佛教释名 佛教宗派 佛教礼仪 佛教典藏 佛教节日 大德高僧

 

圣严——博士比丘著作等身
【字体:

圣严(19302009),俗名张志德(保康),生於江苏省南通县,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文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五十七代传人、法鼓山创办人。

因为对佛法的坚持,圣严法师以三十九岁的年纪,远赴日本东京求学,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著作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常常比喻自己是「风雪中的行脚僧」,走过无数的路,让更多的人知道佛法。

圣严法师祖父张希凡、祖母蒋氏,父亲张选才、母亲陈氏。据其父母所述,此张氏家族原居於长江出口崇明岛脚盆圩,因大水而迁至南通狼山前,而且大都居於南通和海门一带,民国二十年(西元1931年)以後,则除了部分住在海门县之外,大多数则迁居至常熟县常阴沙。法师俗家中有六个兄弟姊妹,其排行最么,为其母张氏於四十二岁时产下,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姊姊。

民国卅二年(西元1943年)夏,法师虚龄十四,一位姓戴的邻居自江北狼山游历而来,闻说狼山广教寺方丈托他在江南找沙弥,一方面出於被动,另一方面却又出於自愿地将生辰八字交予此为戴居士送上狼山请示,是年秋,便亦由戴居士带上狼山出家。

圣严法师的佛法学识根基,在狼山上出家半年以後,除了世代的长辈适时督导之外,另有一位教导《禅门日诵》的法师,以及一位教导四书五经的还俗居士传授学识与涵养。之後,到了上海的大圣寺,每天为施主家里增福延寿及超荐亡灵而诵经、拜忏、放焰口之外,再无余力读书。法师为了读书,於民国卅六年(西元1947年)春,到上海静安寺佛学院,当插班学僧,直到1949年入伍从戎。是年,519日由上海往台湾。其後随部队几经移防、驻紮,於19506月以上士报务员的阶级,分发到台北县金山乡的海边3391016团团部所在地,在金山、石门、小基隆沿海一带住了两年多。之後随着部队的整编以及升迁考试,到了高雄县凤山镇陆军第二军团司令部任准尉军官,那时是19546月。

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地在《学僧天地》、《雄狮》、《当代青年》等期刊发表文章。1953年报名参加李辰冬博士主办的中国文艺函授学校,选读小说班。由於文笔锋健在1956年秋天调到国防部,也开始了大量阅读与发表文章的时光。在这段时间内,接触了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也对於佛教的问题陆陆续续地写了许多文章,并成为了日後对於佛学、佛教的主要理念。

194958日入伍,到19601月正式退伍,这一段军旅生涯超过了法师少年和尚的年数,但在其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出家的和尚。在退伍後,圣严法师思考未来前途,在灵源和尚的启发下,决心再次出家。这一次出家,是依止镫朗东初老人(西元1907—1977年)为剃度师,所给的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

东初老人是太虚大师的学生,也曾经担任江苏省镇江名刹曹洞宗定慧寺的方丈,亦是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下第五十代传人,老人同时也在临济宗下常州天宁寺参学,亦在临济宗普陀山系的寺院出家,故一人传承曹洞宗与临济宗两支法门。

圣严法师除了从东初老人得到两系的传承之外,在1978125日承临济宗法脉的灵源和尚将法脉赐给圣严法师,其法脉字号为知刚惟柔,并给了一份法脉传承谱《星灯集》,使其与鼓山涌泉寺临济宗派下法脉有了传承关系,并同时成为临济义玄之下第五十七代传人。

东初老人为承继太虚大师遗志鼓吹人间佛教的建立,故与几位佛教青年合办了《人生》月刊,当法师投到东初老人座下时,正当《人生》的主编提出请辞的要求,故法师於是从投稿者而成为主编,前後一共为它服务了两年。1961年农历8月,法师於基隆八堵的海会寺,依道源能信长老(西元1900-1988年)座下,求受沙弥、比丘、菩萨的三坛护国千佛大戒,而被选为沙弥首。

1961年秋天,受三坛大戒之後,十月下旬回到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待了一个星期不到,便向东初老人辞行,也同时请辞《人生》月刊的编务。然後法师一人来到高雄县美浓镇广林里的大雄山朝元寺修持佛经、戒律。这段时间内修读了有关戒律学的《四阿含经》,即是指:《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奠定了日後戒律学的基础。这段时期内,法师在《佛教文化与文学》发表了有关戒律学的文章:19616月发表〈优婆塞戒经读後:如何成为理想的在家菩萨〉;19623月发表〈弘一大师三十三种律学合刊读後〉。

之後,写成了十九万字的《戒律学纲要》,交给星云法师的佛教文化服务处发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两岸三地之间着名的戒律学教材。南京金陵刻经处,也将这本书翻印流通。

面对佛教环境被教内外所污染和误解,圣严法师感念於环境的隳坏与教义之不彰,遂起而为文,以匡正佛法。之後,陆陆续续於1959年写下一篇〈关於胡适思想的宗教信仰〉〈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再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等。

1964年到1966年之间,陆续写成了几篇文章,分别交给《海潮音》、《觉世》、《香港佛教》等佛教杂志刊出,1967年後则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集结成册出版,书名为《基督教之研究》。

1969314圣严法师离开台北前往东京。初到东京,便向位於品川区的立正大学佛教学部办理入学登记,时年三十九。

1971年圣严法师确定了其硕士论文: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1973年立正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牛场真玄先生,将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译成日文,送到了大正大学,并代为申请博士学位。由於圣严法师当时与牛场真玄先生往来密切,於是便代行其劳。是年,便让印顺法师的专着通过大正大学的博士申请,也促成了中国第一位博士比丘的诞生。圣严法师於硕士毕业之後,选择了蕅益大师做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

在法师出版论文的阶段,应邀回台参加了第四届海外学人国家建设研究会

197712月,圣严法师的剃度师东初老人在台湾圆寂,法师在接获消息之後,立刻回国料理後事,并奉其遗命承继道场,成了中华佛教文化馆的负责人,此後,便在美国和台湾两地奔波、东西兼顾。之後,法师在纽约成立了禅中心,为了授课需要而编了一本《禅的体验》,并陆续发行了两种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 Magazine》(《禅杂志》季刊)以及《Ch'an Newsletter》(《禅通讯》月刊),至1992年底为止《禅杂志》已经发行了58期、《禅通讯》亦发行了96期。自1978年开始,在台湾北投的中华佛教文化馆以及农禅寺,举行大专青年学生及一般社会人士的禅修活动,并陆陆续续地出版了关於禅的着作七种,包括《禅的生活》、《拈花微笑》、《禅与悟》等,因为对於禅修的凿力颇深之故,所以在国内外许多人都把圣严法师当成了禅师。

200923圣严法师在台大医院病逝,享寿八十岁。临终说偈:“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215,圣严法师追思法会暨植存仪式在台湾法鼓山园区大殿及台北县立金山环保生命园区举行。由今能法师、宽裕法师及广慈长老担任三师和尚为法师拈香说法,法鼓山全体僧众、法师东西方法子,在方丈和尚果东法师带领下,长跪合掌及顶礼。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马英九及萧万长、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吕秀莲、宏仁集团总裁王文洋等人,还有逾3万名来自海内外的法鼓山信众,参加这项追思法会。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