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专家聚焦河南浚县大伾山
深厚佛文化震撼众学者
凤凰网华人佛教河南浚县讯:2011年5月28日,当今中国学术生命力最活跃的30余位著名佛学专家学者齐聚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首次对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佛教文化学术考察和论证。专家们在参观过大伾山摩崖石刻、天宁寺大石佛、浮丘山唐代千佛寺石窟、元代文庙、明城墙等文化遗存后,纷纷表示浚县当之无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令人难忘,堪称震撼。专家们对浚县大佛文化的形成、大佛开凿年代、弥勒信仰传承、大佛信仰与弥勒信仰的异同、佛教旅游朝圣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魏道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编黄夏年教授,西北大学佛教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利安教授,陕西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原所长、研究员王亚荣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崇峰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彦民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天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徐文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有教授,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维中教授,厦门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荣国教授,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韩金科,山东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坚教授,中华书局编审、《文史知识》杂志副主编、著名文史专家胡友鸣,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教授,四川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向世山教授等分别在研讨会上阐发了精彩论点。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0处。
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浚县大石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石勒时期。据考,明代末年浚县知县张肯堂所纂的《浚县志》载:“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镵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拓跋魏覆以重阁。元末,毁于兵。”查《十六国春秋·后赵录》:石勒,羯族人,十六国后赵君王。佛图澄,天竺高僧,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初依东海王司马越发展佛教,后又投靠石勒。当时黄河流经大伾山东。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决宿胥口(在今浚县西南约25公里),绝于西山,经大伾山东,东北去”。秦汉以来,黄河在黎阳一带屡决屡溃。长期以来,百姓苦于水患,无力抗拒。把解除水患寄托在天、神身上。佛图澄抓住时机强推佛教,借在大伾山开凿大石佛“以镇黄河”为由,取得“万众欢呼”。因此,大石佛俗称“镇河大将军”。
大佛高22.29米,距今近1700年,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美誉,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之美誉。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将大石佛及石刻共10项公布为国保文物。
浚县大石佛是一躯善跏趺坐式的大弥勒佛像:头部螺发,面方颊圆,略呈梯形;额间有“白毫相”,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齐挺,脖颈较长,有三道肉纹。左手扶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肱前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坐四周方墩,足踏仰莲。五趾平齐,脚面平直,线条粗略。大石佛倚山凿就,高与崖齐,古称“大佛岩”。大佛楼,原为北魏时期的七层高阁,隋、唐、后周均有重修。元末,毁于兵燹。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所建。
大伾山大石佛作为我国最早开凿的大型石佛,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是开创我国最早开凿的大石佛之首;二是催生佛寺、石窟、佛龛等石刻艺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兴起;三是掀起了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的高潮;四是形成了以“两山”为聚集中心的“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五是成为中国承载世界佛教石刻艺术的标识。
在探讨论证中,与会佛教专家大都谈到了大佛的“灵”。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彦民就是浚县人,他现身说法,为大家分享了他年少时亲身经历的大佛之“灵”。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文明教授认为:浚县大石佛应强调大佛的“灵”,可以把这个“灵”理解为神圣性,即“体”,也可以说成“灵验”,即“用”。特别对于老百姓来讲,灵验最重要。为此,首先应在大佛景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由僧人住持,因为只有佛法僧三宝具足,才能有神圣性,才会有灵性。
在探讨浚县大石佛是否应该开发佛教旅游?如何打造弥勒信仰朝圣地的问题时,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认为:佛教旅游是向非佛教徒传播佛教最有效的方式。他说:现在佛教界和学术界往往自命清高,反对开展显然已成当代中国社会必然趋势的佛教旅游,虽然佛教旅游对佛教的神圣性有所损害,但既然现实已经木已成舟,佛教难以螳臂挡车。那么,退一步,不妨换个角度,即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看,尤其是《法华经·方便品》的方便“思想”来看,佛教旅游乃是向非佛教徒传播佛教最有效的方式,是向非佛教徒传播佛教的一种“方便”,如果不搞佛教旅游,非佛教徒哪里会去佛教场所?不去佛教场所,又何以能得佛之熏导。《法华经》方便品中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意思是,你即使不是佛教徒,但只要到佛寺中念一声佛,看一眼佛,那都是种了佛因。
在讨论大伾山弥勒道场的问题时,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王宏涛提出:大伾山弥勒佛像,有形有像,当不是法身佛。大伾山大佛没有戴天冠,没有披璎珞,也不像报身佛。大佛身相是常人的十几倍,也不是人道(即显化于人间)的身,虽然也属于化身佛的范围,但与显化于人道的身还是有所不同。由于天道在六道中最高,高于人道,故无疑大伾山弥勒道场地位高于浙江奉化雪窦山的弥勒道场和贵州梵净山的弥勒道场。他认为:按照中国民间说法,这样的弥勒像,可以被称为真身像。乐山大佛从形象上看,也属于真身像,但大伾山的弥勒像比之早几百年,因此,大伾山弥勒大佛应该是弥勒信仰进入中国后形成的第一个弥勒佛像,第一个真身弥勒像,大伾山应该定义为中国最重要的弥勒道场。
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相国寺方丈心广法师等佛教界代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等相关领导参加了研讨会,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来源:凤凰华人佛教 作者:丹珍旺姆2011年0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