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偈语与处世秘诀

弥勒偈语与处世秘诀

 

作者:孙赟 20110930日弥勒文化网 /佛教在线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处世秘诀,因为他们相信人缘好,好办事,打造卓越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顺利,事业成功,幸福美满,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世间所推崇的某些处世秘诀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不但有害于他人,对自己也是没有好处的。近读寒山问拾得的故事,里面有一首弥勒菩萨偈,语言精炼,幽默含蓄,让世人从中可以得到许多人生的处世智慧,尤其可贵的是这些处世智慧是从一个智者清净的心田中流出,是无漏的,且可自利利他,所以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和奉行。本文试图通过对弥勒菩萨这首偈语的逐段赏析,结合人生处世的一些范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这第一句就活画出一位参悟透了人生真理的得道高僧的自在潇洒,淡泊自守。老拙是弥勒菩萨对自己幽默而自谦的称呼,这位老拙,穿的是破袄,吃的是淡饭,他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是随缘地淡泊度日,所以能如此自在潇洒,无欲无求。只因菩萨已得心地清净,看破放下世间的名闻利养,享受快乐。这位菩萨的示现,是告诉在滚滚红尘中的世人不要被声色货利所迷惑,衣食饱暖,随缘住世。在简单的生活中,享有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不仅一个心系于道的人要淡泊自守,以俭养德,在世间立志做一番事业的人,也十分重视淡泊宁静,涵养性德。如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为官十分俭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儿时他就不喜华靡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20岁中进士宫中搞庆祝宴会,每个当朝进士都要头戴三枝宫花,只有他闻喜宴独不戴花。同科进士提醒他:君赐不可违也,他只好在头上簪了一枝花。司马光不但自己生活简朴,也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儿子司马康长到十六七岁时,母亲十分喜爱,在穿戴上就给儿子着意打扮。平日,总让儿子穿一领葱绿长袍,在司马门庭进进出出。司马光看到这些,心里很不安,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儿子,诗曰:清晨着绿袍,罗拜北堂高。积善因先烈,余光及尔曹。勿矜从事早,当念起家劳。修立皆由己,何月可佩刀?司马康读了父亲的诗文,心情沉重得好几夜没睡好觉。下决心潜心读书,修身养性。司马光对儿子还不放心,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题为《训俭示康》的文章,其中的警句震烁古今,有理有据,真切动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侈恶之大也。后人将这些警句概括为"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又如清朝一品大员的于成龙,以清廉著称,他的桌案上左边放着生姜、豆豉,右边放着案卷文书,就像农村的教书先生一样,随便与人交谈。江南生活比较富裕,许多官员以纸醉金迷为荣。于成龙以总督身份作表率,生活淡泊俭朴至极。因每日食粗粮、青菜,而被江南人称为于青菜。遇上荒年,他即以糠屑杂米为粥,全家人都这么吃,客人来了也不例外。客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清苦?他答道:多留一些米,就可以多赈济一些饥民。在他的影响下,江南各地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变化。官僚、巨商都脱下绫罗绸缎,改穿布衣;高门大户,将大门楼改筑成小门楼;横行乡里的少数恶霸,也都悄悄地避居到外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佛教以大慈大悲,悲悯众生。佛教教义里的六度波罗密提到,在布施、持戒之后,还要忍辱,对于攻击迫害我们的人要善解、包容,做到与人相处无争,必须与人人结善缘。菩萨面对凡夫的毁辱,心中如如不动,真正做到大慈无悔、大悲无怨。菩萨的这种慈悲不是世人误会的软弱可欺,而是一种从大悲心中流出的对众生的悲悯,他对众生的平等爱护,是为了先与众生结善缘,然后寻找合适的机缘,教化刚强的痴迷薄地凡夫。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唐代娄师德的弟弟提升为代州都督,出发前娄师德嘱咐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才能,已经位居宰相。你现在又得了州牧,侥幸占据高位,人家会嫉妒的。这事怎么得了啊!”弟弟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吐唾沫到我脸上,我也不敢争吵,只能自己擦掉它,总不会为兄长增添忧虑了吧?”娄师德说:“这恰好是我担忧的。那个人向你吐唾沫,是因为对你发火,你如今擦了它,是触犯他,使他更火上加油了。唾液不擦会自己干掉的,不如笑着来承受它。弟弟大为折服,忙说:“谨受教。这便是唾面自干的史话。或许有人认为娄师德的唾面自干,太过软弱可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毫无人格的表现。然而,做为一个封建的官僚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的确有时难免有些缺乏刚正卓立的风骨。然而,弥勒菩萨偈中的唾面自干与上面故事中的有所不同,首先,菩萨没有所求,他不是为己私利而忍让,而是不愿与世俗的糊涂人纠缠,其次,菩萨的大智慧,使他超然于物外,任何人的毁辱对他都不会 产生丝毫的烦恼,他  自在地任唾面自干,一方面避免了与世人争竞自己而引发无明凡夫的嗔怒,又使自己的清净心保持了一尘不染。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样波罗密是指佛教提倡的忍辱波罗密。忍辱波罗密(安忍波罗密),即无可忍辱的心,此境界行者可藉安忍波罗密证入空体,行者如能自在,对任何境不起一法相应时,即证入无为、无生法忍,故以安忍法法门渡到彼岸最神速。所以在此菩萨称忍辱波罗密为妙中宝,如果世人在处世中能运用好这个法宝,相信便可速往解脱的彼岸。如佛在《金刚经》演示他在做忍辱仙人时曾被割截身体,世尊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佛凭借他高妙的忍辱波罗密,在一瞬间超越了修行人累劫不能突破的四相。由此可知,菩萨开示的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真是大智流露,无欠无余。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人弱者,是外表的和光同尘,心不弱者,是内心的楞伽大定。人贫者,不贪财物,不蓄产业,道不贫者,心中了然世间出世间一切真相,拥有了无尽的宝藏。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展现了一个大彻悟的人,放弃了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贪恋执著,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修道的伟大功行中,在这方面很多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了诸多的事例,他们虽不执著于一切,但仍将终生奉献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所谓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诸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此即《金刚经》所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佛菩萨通达离一切相的道理,明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真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现在常比喻为一场空欢喜。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槐安国南柯郡,原来不过是两个蚁穴!

这南柯美梦的故事讲的是一般世人虽对荣华富贵无比渴求,但却追求不到,不过在梦中享受一下片刻的欢乐罢了,一旦梦醒才知原来是镜花水月呀。在清朝还有一位已经获得荣华富贵的皇帝,他富有四海,却不被迷惑,一心修学佛法,终于开悟,据说他放弃了皇位,出家做了和尚,这就是为佛教徒熟知的顺治皇帝。有一首被人传为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子,广泛流传,其中有顺治对荣华富贵的彻悟之语,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启迪意义: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君餐。这几句偈语表达了顺治皇帝虽身为一国之主,但已看破并放下了黄金白玉,连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皇位,也因忧国忧民事转烦,使他羡慕起僧家半日闲的生活了。古人对世人执著的荣华富贵有一个最洞如观火的总结:富贵犹如三更梦,繁华好似瓦上霜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

《红楼梦》中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钱财买不了无常限,就是古来的皇帝费尽心思,倾举国之力也躲不过生死大限。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执迷于求仙延寿,但最后皆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还给当时的人民、社会增加了许多负担和痛苦。最令人慨叹的是一代雄主唐太宗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但据传他的死是因食用方士丹药而毒发身亡的。所以不如听从顺治皇帝赞僧诗所开导的金乌玉兔不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安分度日,纵浪大化,无喜无惧。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顺治皇帝有一首赞僧诗: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将菩萨开示的智慧语言阐释得非常精彩。对此在传统的曲艺节目中有一个段子说得十分透彻,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这个段子虽为普通大众开演,但与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几句智慧结晶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在这里,悲心无尽的菩萨又为世间迷惑的众人生敲响警钟。善导和尚念佛偈将菩萨开示的道理说得既形象又清楚: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那么世人该怎么办哪?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菩萨接着劝世人将执著的是非、家业、争斗、功名、脸面、儿女、名利一概看破放下,老老实实的修行、悟道,而不为一些闲扯淡的事耽误了解脱自在的大事。若真个能做到则就如菩萨所说的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那是何等明智,何等快活呀!然而众生多有贪恋红尘,不肯用心办道的,所以有必要将寒山的一首诗抄录在此,以警同修: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改变,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会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层次,不断把自己的人缘向高处延伸,你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菩萨的偈子为我们提升处世之道,提供了最好的示范。这里没有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导众生不要纠结于无助解脱自在的世间琐事,时刻保持清净心,那么必能开采出焕发无尽光彩的幸福人生。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