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持法师:回归传统是推动文化发展唯一出路

圆持法师:回归传统是推动文化发展唯一出路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世界大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使其赖以稳定发展至今的基础并非是广袤的疆域,或某种单一的力量,而是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保持先进优秀性的持续和谐共存。今中国经济虽有发展而弊端百出,政治体制改革虽提出三十年而未改,文化瓶颈、道德缺失、信仰等危机令人忧虑,这些作为政治、文化、经济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以保全偌大文明体于不倒,当是每个国民的职责。

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承,由外在和内在两个范畴组成。如长城、故宫、敦煌、云冈等属于文化的外在精神物化范畴;如佛、儒、道等所阐释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属于内在精神范畴。物化范畴的文化遗存,基本都已确定为不同级别的国家文物受到保护,而精神范畴的对待方法尚有待于最终确定。现为了经济利益大搞文化产业,对历史文化遗存敲骨汲髓杀鸡取卵,可谓只有利用难言尊重。在不能对历史文化内在精神加以尊重的情况下,历史文化遗存的真正价值尚不能正确认识,继承发展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总之,现制约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政治意识形态的禁锢,只有拿出经济改革的勇气打破禁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出选择,一旦民族文化的能量得到释放,文化问题的解决远比经济容易。今世界潮流正处在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待文化问题的解决即可冲天而起了!

一、正视文化缺失的危害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首先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有一个道理得到了证实,那就是只有不断改革开放才有出路。中央领导曾说改革开放无禁区思想解放无止境,这些都是真知灼见。但在今天羁绊改革开放的阻力何以强大?腐败问题何以难治?社会道德问题何以日益败坏?究其根源在信仰危机和文化的缺失。

以往理论强调政治、经济、文化,是拉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以往六十年来,在不切实际的意识形态主导下,迄今为止民族文化已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人们物欲横流、精神颓废、思想混乱。这种现象正如邓小平先生所预言的那样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温家宝先生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纵观历史,在无信仰文化的基础上,权力与金钱的追求及获得何曾不是腐化堕落败家亡国的祸根,又如何走得长远。

二、立足佛儒道是解决文化问题的唯一出路

自西汉至清代,中国曾一路领先世界两千年,若无优秀文化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二十世纪对民族文化的怀疑甚至否定,事实说明是盲目的、错误的。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验来看,因自恃不切实际的政治意识形态高于一切强行推进,而形成了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疯狂的路线运动,因此可概括说政治缺失了文化必然会变成疯子。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来看,如胡锦涛先生在执政伊始曾说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因此可以说经济若无文化支撑必然会变成瘸子。尽管社会发展失衡,所幸有传统文化潜在的遗存力量支撑,对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差别,在于强权主宰转变为文化引导。从六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来看,没有政权,取得政权是首要的大事;没有经济,获得经济是首要的大事;缺乏文化,完善文化是首要的大事。从人类历史经验来看,政治上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为依托。若只讲利益而不讲道义,社会必然会走向沉沦。今人常说无良官员、无良商人、无良学者、无良教师,不论何等社会职业,在失掉道德良心的前提下,一切行为不是有利于社会而是有害于社会。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佛、儒、道从伦理道德上净化人生、净化社会,是有基础和经验可循的。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在可预见的未来千年当中,佛、儒、道仍将是最重要的基础。

较之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中国这一大文明古国之所以未被解体,关键在于佛、儒、道三大文化支撑点的牢固。佛、儒、道的信仰文化,之所以成为民族的生命线,在于其思想内涵均非极端主义的特性,以及包容性与互补性。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内涵,只要加以挖掘和继承,不但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平稳实现,而且才能有效地解决文化道德的缺失,为实现政清人和的社会面貌创造条件,进而由精神文明的提高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最终不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和平崛起都是能够胜券在握的。

三、三代领导人已奠定了文化回归的基础

1、改革开放的第一代领导者,邓小平先生曾说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此论断表明,中国的实际国情是主体,马克思主义是客体,而客体是要服务于主体的。但事实上,一直以来是主体服务于客体的。

21992年邓小平先生于南巡讲话时说不要再搞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了,发展是硬道理。”“姓资、姓社本来是政治制度的底线,但也是改革开放的羁绊,若无邓小平先生轻轻一挥解决这一问题,恐怕即无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既然搁置了姓资、姓社这样的政治根本问题,中国反而得到了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依然牢固,那么唯物唯心,有神无神依然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恐怕也就无坚持的必要了。如不打破唯物唯心,有神无神不切实际的精神枷锁,于政治上解决民族文化继承问题断不可能,甚至会造成自扰扰人的无谓争论。其后果,只能使长期以来政治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难以相容的矛盾加深。对此问题只有尽快解决,才能使邓小平先生提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正确指示,有效地得到落实。构成中国实际国情的决定力量,在于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是由佛、儒、道三家构成的。但很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主导下,因在思想文化问题上的严重局限,对邓小平先生所说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3、改革开放的第二代领导者,江泽民先生曾说即使政党消亡了,共产主义实现了,宗教还会继续存在。又于200112月召开的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提出一个民族能否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关系到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这两个论断虽然是真知灼见,但因囿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保守,同样未能通过进一步纵深发展使其价值得到发挥。之所以承认宗教比政治更加长久,其主要原因在于,信仰追求是永恒,而利益得失是暂时。如无宗教信仰所培植的敬畏、诚心、永恒、善良,若只是保留权利与金钱的贪欲,又何以避免利用、欺诈、短视、罪恶等结果。如说唯心,有神作为宗教的特点是愚昧落后或颠倒的世界观而被打击,那么世界任何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信仰宗教,他们不是照样发达吗!宗教作为伴随人类始终的力量,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治等各种力量与其如何结合、如何对待,都是关系重大的事。因此,江泽民先生于1992年曾说民族宗教无小事。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对宗教具有敬畏的态度。就中国而言,文化是国家的精神生命线,而中国的文化是与佛教信仰等是相生相伴的,不但关系民族生死存亡,而且同样也关系政治的生死存亡。

4、改革开放的第三代领导者,胡锦涛先生首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于2007年中共十七大中提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于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又更进一步地阐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据此所说来理解,如不否认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由佛、儒、道构成的事实,换言之佛、儒、道即是民族的精神灵魂。就民族而言,在缺乏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如同无灵魂的僵尸;就政治而言,文化应同样是执政党的精神灵魂。

来源:20111115日来源:中华佛光文化网 作者:圆持法师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