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宗教界绝不能置身“三中全会”之外

 

张志鹏:宗教界绝不能置身三中全会之外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讲师、技术上校、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志鹏教授(资料图)

 

菩萨在线北京讯 2013年11月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据新华社多次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11月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续发表多篇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述评文章,其中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行政体制、国企、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镇化、土地制度、投融资、价格、收入分配、民生改革等多个方面。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这些硬骨头,包括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六大方面。

为何从高层到民间都对三中全会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此后35年间,7次三中全会,改革都是不变的主题词。二是当前中国的发展转型进入了新阶段,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推进改革就成为各界的共识。

这次会议聚焦的经济和政府管理问题看似与宗教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绝不能轻视这次会议对于中国宗教、对于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重大意义。正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后出台的“19号文件和宗教政策准备了基础条件一样,本次三中全会同样会为今后的宗教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和良好空间。

首先,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为宗教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随着人们对于现代化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多的人士意识到现代化离不开信仰的支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发展中呈现出来的诚信降低、道德失序、冲突增多、急功近利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宗教或信仰的欠发达所造成的精神领域的供求失衡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的转型与发展作出新的谋划,必然超越以GDP为核心的发展目标,转向以人民幸福、实现梦想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愿景。这就要求宗教在新时期承担起培育灵性、巩固道德、促进和谐的历史重任。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为宗教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的行政体制、土地制度、收入分配、民生改革等,都与宗教界人士的切身利益相关,同时也与宗教界积极服务社会的政策环境相关。例如,在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上,已经开放了4类直接登记的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同样为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便利。

再次,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对宗教界也提出了挑战。宗教总是在时代的进步中得以发展,为特定时代的人们提供合适的精神产品和服务是宗教界的立身之本。无疑,在后三中全会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将会更为深刻。当然,改革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在改革中难免会调整利益关系,人们的心理也难免发生波动。如何因应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发挥出宗教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是摆在宗教界人士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因此,面对时代大潮,关注社会巨变,宗教界绝不能置身于事外,而是应该积极承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抓住难得的时代机遇,助推社会进步。宗教界人士承担着引导上亿信教群众投入到深化改革事业的责任。如果宗教界人士滞后于改革,则无法担负好这些责任。为此,宗教界需要从自身改革创新做起,将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以稳步扎实的思想和实践跻身于时代浪潮之中。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3-11-13 /菩萨在线转载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