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安:从中国佛教史三期进程看人间佛教历史定位
菩萨在线佛讯 李利安教授将中国佛教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一个千年,从两汉到隋唐,引进、消化、吸收印度佛教,播下佛法的种子,完成理论扎根,呈现出学术化、理论化、精深化、精英化等特征,从历史主线来看,其核心轨迹堪称学术型佛教。
第二个千年,从晚唐五代到元明清,佛教在中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易化,并因此而真正实现了民众化。只有实现民众化才能开出现实的花朵,天台、华严即使实现了中国化,但因为没有实现民众化而与实现了民众化的禅宗有了不同的命运走向,而中国化程度很弱的净土宗因为实现了民众化而获得广泛的传播,密宗即使也实现了中国化,但只有其中实现了,民众化的部分才获得长久的延续。中国佛教民众化的真正全面铺开是从晚唐两宋时代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呈现出圆融化、通俗化、实践化、神圣化、民众化、信仰化的特征。这个千年的佛教,从历史主线来看,堪称宗教型的佛教。第三个千年从民国年间开始,为了对治佛教脱离社会、消极避世、退隐山林、神性弥漫的状态,佛教又开始了新的转型,这就是社会化。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不断生活化、现实化、实效化、世俗化,形成人间佛教的潮流,从历史主线来看,堪称社会化的佛教。
第三期佛教的社会化趋势是诸多背景下的产物。生产方式的革命,社会结构的重组,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竞争,发展需求的空前高涨,使明清时期的佛教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社会呼唤佛教的革新,佛教也需要革新才能获得生存,佛教以传统文化中三家共同载体和第一代表的姿态,迎接蜂拥而入的新文化的挑战。而在今天,以上背景更以新的姿态再度强化,佛教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更加明显。
所以,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历史演进的结果,是中国佛教发展到第三期时的使命所在。人间佛教将使佛教最终回归自己的本坏,将是第一个千年的本土化和第二个千年的民众化的综合与提升,并使本土化和民众化的最终价值落到实处。
(作者李利安: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2015-03-23 菩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