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天到中土:弥勒信仰的中国之路

 

《从西天到中土:弥勒信仰的中国之路》

 

王雪梅教授讲座在西北大学南校区举行

 

佛教在线西安讯 2018630日晚,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雪梅教授应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邀请,在西北大学南校区作题为《从西天到中土:弥勒信仰的中国之路》的主题讲座。西北大学哲学学院胡军良副院长主持讲座。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哲学学院彭鹏副教授,历史学院王早娟副教授、裴成国副教授、白冰讲师、李永斌讲师,西北政法大学彭瑞花副教授,以及来自西北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学生,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雪梅教授首先展示了从古代印度、西域,以及中国的弥勒造像图片,清晰直观地介绍了弥勒形象从印度到中国的巨大变化。接着王教授就弥勒名称和弥勒信仰的内涵做了简单的介绍。由此,她引出此次讲座的三个部分。 

一、西天弥勒信仰一般表达——经典、图像、身份与信仰方式

王雪梅教授在讲座第一部分主要以弥勒六经为中心为大家介绍了经典中弥勒的上生信仰、下生信仰及龙华三会信仰的主要内容。并对比了除《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外的五部下生经的异同,认为他们分属阿含弥勒经与舍利弗系弥勒经系统,代表了古印度弥勒信仰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形态。

王教授描述了与弥勒相关的天冠弥勒、结珠弥勒、思惟弥勒、交脚弥勒等集中图像范式,认为古印度弥勒图像不仅内外庄严且依据经典。关于弥勒的婆罗门子、佛弟子、未来佛、智者、菩萨等各种身份,王教授一一做了解读,但认为古印度弥勒造像还是以菩萨的形象为主。王教授还从法显和玄奘的旅行记录考察,指出4世纪至7世纪的印度社会弥勒信仰极为流行,在公元300—400年,弥勒信仰已经传播至全印范围。对于古印度社会弥勒信仰大体有:往来兜率面见弥勒生身待见弥勒于世间命终往生兜率天宫来生龙华三会之时弥勒化现等五种方式。在第一部分最后,王教授总结了弥勒信仰在印度的发展历程和形态,指出西天弥勒信仰的核心观念:弥勒是正法的象征、是(佛)法的传承。 

二、中土弥勒信仰的形塑与流变——文本、民俗、图像、政治纠葛及其他

在讲座第二部分王教授为大家分四个方面来讲解。第一,中土弥勒文本的选择与改造。从一般的龙华三会到龙华初会的强调,从一般的兜率天宫到兜率内院的特出,都体现了西天弥勒信仰在中土的变化。第二,民众的生活与信仰的影响。介绍了从龙华会到上生会、从弥勒诞日到弥勒新年、弥勒与风水等中国民俗的结合,以及这三个方面的转变情况。第三,中土弥勒信仰图像的拣选与形塑。指出弥勒图像从庄严到诙谐、从小像到巨佛,以及寺庙(空间)的安顿(天王殿),都是中国佛教的创造性发展。第四,中土弥勒信仰与政治的利用及纠葛。王教授提到,佛教的佛菩萨中弥勒是少有与政治有密切纠葛的菩萨之一,无论是统治阶层转轮王治世还是民间草根叛乱旗号都有弥勒信仰的体现,尽管很多只是名义的借用,但确实反映出中土对西天弥勒信仰的便宜性引用与发展。期间,王老师还展示了敦煌及榆林窟等地的反映弥勒下生信仰的牛耕图、树上生衣、老人入墓等壁画,让大家更加形象地了解了弥勒信仰的在中土的流变。这一部分总结中,王教授提出弥勒信仰在中土发展的两条线索:正统佛教的弥勒信仰、民间弥勒信仰。同时,中土弥勒信仰极大的扩展了其宗教与社会功能,最终完成了一个从智者、法的引领者形象向救世主形象的转变。 

三、从西天到中土——弥勒信仰中国之路的多重辨析

王教授在这一部分就弥勒信仰的中国化变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中土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土文化底色的影响(如功利色彩、入世情怀的深透);高僧大德的个人努力;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等,都影响了弥勒信仰的中国之路。

接着王教授提出一个思考话题:如何理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弥勒信仰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从西向东,也曾是双向的传播与交流。就从东向西的回传,王教授举了两个例子:玄奘带回印度佛教中弥勒信仰的内外众之别,传到中土发展为内外院之别,而中国重视兜率内院的提法,也曾回流印度,造成一定影响。第二个例子提到印度据有一本关于大肚弥勒的普及性著作,里面专门有一章内容叙述弥勒与风水这一极具中国化特色概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到文化交流方面比较有意思的回流反哺现象。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王雪梅老师就现场师生们提出的有关大肚弥勒造像的原型、弥勒形象与西方弥赛亚形象的对比看法、如何理解弥勒信仰中的正统佛教派与民间信仰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宗教信仰中自力与他力的关系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胡军良教授最后对讲座做了总结。胡老师表示在讲座过程中感受到王老师有三个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第一,对概念精细的考辨,来源于对原典非常熟悉的把握和对相关著作的了解;第二,鲜活的思想,通过对原典的把握,从多重聚焦点出发,有一个思想的拓展性;第三,他认为这个讲座体现了人文学科的文史哲综合性特点。胡老师还对王雪梅教授的学术方法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王教授在报告中学术意识和问题意识相结合,同时兼顾到世界意识与本土意识,着重突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所发生的中国化转变,又兼有传统与现代的意识,强调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王教授对时空的驾驭能力,扎实的史料运用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所谓好学术的方法和视野。

讲座结束后,大家热情依然不减,与王教授继续交流请益。

 

王雪梅: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主要从事佛教文献、佛教史及相关宗教文化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国宗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弥勒信仰研究》《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等。

来源:20180704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 / 佛教在线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