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觉岸》创作手记 | 照进生命里的光 《觉岸》的创作周期,从2019年底横跨至2022,期间晴雨交,然加持常在,是以为记。——文丨《觉岸》制作组 着手构思《觉岸》,时近悟公上人百岁诞辰。 迄至今日,竟已三年。 三年来,我们屡屡穿过百年烟云,反复触摸那段跌宕的岁月,在不多的史料中拼凑上人的一生,试图体悟他的艰辛,他的豁达,他圆满的生命境界。 沉浸三年,蓦然抬头。 此时再看那一身僧衣,再听钟鼓梵唱。 才发现,它们的存在,绝非理所应当。 它们是上人拼着命,保下来的。 里面有他的血泪,他的青春,他粉骨碎身全不怕的信念,他未竟之事业、不变的初心…… 从此,于我们而言,佛法有了滚烫的温度。 点点滴滴,皆当珍惜。 制作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悟公上人的众多影像、书信和笔记等一手史料,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讲述,结合插画与摆拍,将个人与历史叠化,试图展现出不同的时代下,悟公上人对文化传承、复兴所作的重要贡献。 尽管如此,依然为资料有限、故事单薄而犯愁。 真正撑起纪录片内容的,是制作过程中采访的每一位法师。 三年来,我们走访、拍摄了二十多座寺院,拜访了几十位法师。其中有94岁的国清寺克慧长老,92岁的天童寺修祥长老,92岁的普陀山雪岩长老,天童寺诚信法师,高明寺了文法师,中普陀寺芳振法师,极乐寺净友法师,螺溪传教院净旻法师,普陀山净妙法师、净慧法师,大佛寺传实法师、净益法师,炉峰寺净芳法师,罗汉寺净浩法师,地藏寺华学法师,七塔寺定光法师,高明寺慧明法师,以及许多未出镜的法师们。 他们或弘化一方,本以为楼高山远,不可攀望。近了才知,竟是如此谦和低调,大有上人遗风。 他们或精进修行,将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内化为自身的庄严。观其行,闻其言,如沐春风,如染德香。 当他们共同回忆起悟公上人,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上人深凿在他们生命中的,不可磨灭的印迹。 一闪而过的泛红的眼眶,不经意间的哽咽。用平静的语调,吐露最悠长、最深刻的怀念。 如何能忘啊?当树苗长成参天楠木,如何会忘记,当年那双温厚的大手,是怎么除草、浇灌,悉心呵护的? 佛佛祖祖一脉相承,其中有法,有智慧,也有爱,有温暖。 在一次次采访中,我们发现,上人始终没有远去。 不仅因为常寂光中,无来无去。更是因为,在其后人身上,我们看见了他的德行,他的见地,他的慈悲。 青山不改,明月犹圆。 无论是春风,还是冷雨。每一次经历,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人。 记得2020年冬去天台山。在古刹拍外景时,由于突发事件,拍摄计划不得不中断。原本在此住宿的我们,落荒而逃。 江南的冬季本就湿冷,山区的夜晚,更是清寒彻骨。 心有余悸,食宿无着。反复思量,最后选择来高明寺落脚。 知客师连问三次“吃过饭没有”。尽管饥肠辘辘,但因不想打扰常住,故默不作声。 最后,斋堂还是给我们每人做了一碗面。 一碗热腾腾的面,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不禁忆起,悟公上人生前,有个小厨房。如果过了饭点,有客来访,他都会让人煮上一碗面,抚慰奔波旅客的疲惫与饥饿。 又想起国清寺首座静慧长老在世时,每有信众拜访,长老就会送他一张饭票,叮嘱他去斋堂用餐,要吃饱。 刹那间,时空不复隔阂。因为一碗面,我们与上人有了共鸣。 寒夜里,面汤犹冒热气。丝丝袅袅的蒸汽中,我们体会到老和尚细微处的慈悲,理解了老一辈温柔的心路。 众缘和合 加持常在 如果没有众多善缘的和合,《觉岸》是完不成的。 从摄影、调色、撰稿、插画、剪辑、特效、解说,到配乐、3D动画、编曲、演唱、海报制作等,都是由出家人、义工居士鼎力完成的。 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大家都“事之以诚”,用竭诚的态度来创作。 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就像一场漫长的接力赛。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不惜反复多次推倒重来。 单就插画而言,力求在意境上展现最佳效果,同一个场景,不断构思,反复绘制,频繁修改。三集《觉岸》,实际绘画近百幅,最终采用仅十几幅。 插画如此,其他自不必说。 除了众缘和合,常常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加持,也让我们在陷入困境的同时,受到莫大的鼓舞。 前文所说的吃热汤面的次日,我们继续拍摄。在寒风中,辗转多地,屡遭冷眼,拍摄不顺,饥寒交迫。正失意时,突然出现的夕阳,天台如画的美景,映入眼帘。诸佛菩萨、龙天护法适时的鼓励,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有了第一集片尾的风光。 普陀山拍摄期间,福泉禅林明禅法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长期创作焦煎后,我们在普陀山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顺畅、圆满。 三集《觉岸》推出后,反响热烈。 有观众说:这是一部再不拍,就来不及拍的纪录片。 天台山高明讲寺方丈了文大和尚说: 做好《觉岸》,就是做好一部浙江省近现代佛教史。 凡此种种,皆是珍贵的鼓励。 三年来,我们除了制作《觉岸》三集纪录片,还推出近五十集《悟公上人百年诞辰纪念特辑》系列短片,两首主题推广曲。 但我们很清楚,创作这些,并非上人需要被宣传,而是我们渴望以此为契机,走进上人的生命,去学习,去成长。 千言万语终有尽。上人的一生,却读之不尽。 《觉岸》看似只记录短短百年,专讲上人一人。 可佛教传承三千余年,无一不是如此以命燃灯,灯灯续焰。 佛教文明难道只有三千年吗? 无量劫来,佛菩萨无数次往返娑婆,只为救度你我。 《觉岸》铭记的是上人,可又不止是上人。 时已深秋,黄叶飘零, 很快,北方大地又将是苍茫一片, 万物生而又谢,迁变不, 唯一不变—— 是上人度化众生的无尽悲怀。 这束光, 将永远照进你我的生命! 来源:佛教慧日 2022-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