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传统美德孝心而起
“中国鬼节”呼唤善念回归
佛教在线讯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文化中,沿袭久远的盂兰盆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为一年四大节,过节文化沿袭久远。由于盂兰节的渊源因“鬼”而生,民间更多称之为“鬼节”,现代网络则多冠予“中国鬼节”的称谓。
在儿时的印象当中,每到农历七月十四日的傍晚时分,城头、村落的路边屋角或田埂小河,到处烟雾缭绕。这天夜里,虔诚的大人会叮嘱小孩在家呆着不要出门。后来才知道这天叫“鬼节”,通俗地讲就是“人给鬼过节”。
融入城市生活后,近年来记者眼里的“中国鬼节”过得越来越有了文化味。至少,“鬼节”的当晚,尽管仍能嗅到大街小巷散发出的“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味道,偶尔还能听闻几阵鞭炮声,但恐怖的感觉似已荡然全无,善良的人们只是在秉承着传统的习俗,以特有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记者8月23日(农历七月十四)上午在广东阳江的城乡看到,当地过“鬼节”的氛围已相当浓厚,农贸市场禽类热销,冥烛店铺生意红火。但与往年相比,受访民众的过节态度明显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阳江市一所重点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李先生表示,过“鬼节”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就此节的起源而言,应为一种孝心的传承,自己2010年亲自操办,目的并不是在意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利用这样的节日给小孩传递一种善念,与人为善,祈求社会的自然和谐。至于焚香烧纸,只是形式而已。
阳江资深文化人谭先生称,无论老一辈过节的初衷如何,但要社会和谐,人就一定要心怀敬畏、心怀善念。寄托对先辈的怀念,也是一种善念,当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善念的回归了,尽管过“鬼节”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但只要“以善为本”地过,就是有意义的。
相传农历七月十四日和十五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也就是传统中的“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中国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鬼节”源于一个叫《目连救母》的故事,建节的初衷是传递善念和褒扬孝心。
《目连救母》讲的是目连在阴间为救饥饿的母亲而向佛祖求救,佛祖为其孝心感动授其盂兰盆经,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为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现在所说的“鬼节”。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谭先生表示,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都是人性善念的自发,是善念的延伸。从积极的角度上看,“中国鬼节”所走的诸多形式,也是呼唤善念回归的一种表现方式。
(文:陈明)
来源:2010年08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佛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