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和平的催化剂

佛教是和平的催化剂

 

如意法师

在世事纷乱、人心浮躁的时代中,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都有权利要求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恐惧的生活。因而才有环保、禁核、限武的呼吁,原子能用于和平乃至和平祈祷的种种行为。但这些并未能有效而具体地过到和平的目的。因为和平并不是意味着没有战争或者战争的停止,而是要永久的安宁。经云:内有不平不和之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缘,彼此互相影响,世界才永无宁日。所以,只重视外在措施,而不重视内心的净化,皆不能达到和平的目的。

现代科技文明隐伏的危机,已被越来越多垢我都感触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迫切性。而这些危机正是人类自己所制造的,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严重破坏,面临遭受自然界报复的危险;一是人类自身精神空虚无所依靠、伦理道德失常、青少年吸毒甚至于自杀等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世界战争的危险直接伤及人类自已。这些都是由于现代文明片面发达物质,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的欲望必然导致的后果。经济上的拼命掠夺剥削,人我上的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驱使人们残酷镇压,不顾一切后果,忘记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向自然界施加高压,拼命索取,不能不造成人类内在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慌恐不安。

向外追逐物欲的风潮,物质的诱惑,各种人造的文化信息对感官的过多刺激,使人们忘记了内在精神的修养,不自觉地随物逐流。它超过了任何社会道德文化及宗教说教的魔力,袭据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祥和;或者在快节奏的生活高压下,感到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从而道德败坏、纵欲无度、纸醉金迷、贪污受贿、作奸犯科,甚至堕落为犯罪;或因为商品时代的人际关系之冷漠而寂寞孤独、愤世嫉俗;人们已经物化为工业社会中的机器零件,迷失自我,从而怕惑不安,萎靡不振;或因信仰崩溃而彷徨岐路,茫然无措。这些现代精神习理问题,心身病患有增无减,使整个社会成了一种病态。有不少的青少年不堪学习与工作的高压而选择自杀。

由此看来,由于外在的高压与内在的不安,使得人人心浮气躁,必然造成国家、民族话里有话的各种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依照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必然以战争为解新局面矛盾的手段。所以才会有举世骇人的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美国与塔利班不正上演着这一幕吗?事实上,当今世界各个国莫不在备战,最顶尖科技人员投身于军事防卫,为制造超级的杀人武器,准备战争而殚思竭虑。人类自相残杀的技术革新已经远无超过了保存自己的技术。不难设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人类将在第一次核攻击中同归于尽。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将毁坏一旦,这不正是佛经中所预言的刀兵劫吗?

人类一味向外驰求,欲征服自然为我所用,结果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界固有的节奏紊乱,受到了强大自然力量的报复。由于以私我为中心而向外逐物,以自己物欲之满足为宗旨,不知省察物欲的虚妄和片面满足物欲的危害,结果心为物役,精神被污染扭曲、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安详、宁静之快乐。现代哲学家舍勒曾说:即使科学完成以后,人作为一个精神的存在仍然是绝对空虚的。事实上它将陷入与古代相似的野蛮状态中……而得到科学支持的野蛮状态是所有能能令人惊骇的。科技的发达,不仅带给人物质生活的便利,而且也加深了现代战争年代的残酷性,加快了人类毁灭的速度,失去了正确思想的科技,完全成了毁灭人类的超级杀手。为了避免人尖残酷暴行的一次次重现,人们不得不寻求针治人类蔽病的途径,来化解消除这些危机。

古人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今天的我们应该说:人不为人,天诛地灭。损人者必自损,害人者怕自害,如有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经济恶化、政治混乱、社会风气败坏,每每立竿见影,全人类的生活安全,很快就会受到影响。可见,人类的危机感,归根到底是人习的危机,要想彻底根绝战争,消除种种潜在的危机,博大精深的佛学所蕴藏的深广智慧,正如对症良药、岐路明灯。佛法所蕴藏的明哲睿智,足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 放下我执 致力和平

佛教从产生、演变、发展到今天,始终如一都是致力于和平的宗教。佛说: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这在一般世间学者,也多少有所窥见。但他们不是走上悲观自杀与纵欲;就是走上残酷与阻险;古代的道家、法家,近代的唯物论者促进矛盾,就是一个例子。然而,佛教第一义的理智和生活,侧重无常、苦痛;在情识本位的世间法中,却向来歌颂无争的和合,倡导和乐共存的道德。这在佛教的戒条中,表现得最为明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不杀生);不掠夺他人维持生存的物品(不偷盗);家室,是种族生命嗣续的组合,所以不得以满足自我的肉欲,而破坏他人家庭的和谐振动(不邪淫);人类和乐共存,唯有互谅互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所以不得欺诈(不妄语);不挑拔离间(不两舌);不恶意的批评骂詈(不恶口);不作诲盗诲淫等无益的戏论(不绮语)。佛教世间的无常、苦、无我,而推行善生世间法,似乎奇特,其实理由很简单,无常不是断灭,和乐自在不无相对的价值。传教的人乘正法,是立于生存意志的基点,出发于人类共同的要求。

和乐共存,不论它是否有绝对性、可能性,它永远是人类的共欲,是人生历程的正轨。同样的,不论斗争是否罪恶,是否要完全消除,它也永远是世间的实相,与生命同其终结。佛法倡导赞叹和乐共存的道德,对斗争不敢提倡,从没有把战争描写为光明与美丽,但它是世间相的一角,世尊并不一概抹杀它。仁政的王法,不及贤圣法律的深入、彻底,但能更普遍的使人类甚至一切动物,生长发育在合理而和谐的程序中。 

凌夺是世间的实相,战争是世间的常事,世尊不否定战争,问题在于怎样战争,为掠夺争霸而发动的侵略战,自然是佛教所反对的。假定和平无望,不得不进行战争,那么佛教的见地,以怨止怨不可能,结果活只能是更加残酷的伤生。所以唯有以慈心入军阵才能获取胜利,并且要以伟大的真心与同情,消融净化侵略者性、仇恨。战争永远是为和平自由而战,这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也是为了侵略者。

故《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足以说明我为纷战之源。因我而自私,因我而执着,因我而贪欲,以为当今天下舍我取谁?我之狂妄、我之傲慢、我之一念,乃至人类世界不得安宁。人们将永远生活在忧郁的影子里,即使是笑声也是寂寞的,即使是笑容也是苍白的。似乎天地越来越阴沉,就是偶尔有一线阳光,而瞬息过后,却带来更重的阴霾。心情之乱,可以从嘴中不断发出的一连串的叹息声中知晓。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染污的内心导致了残暴的行为,大公才能和平。

佛曾开示比丘: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有我执而起爱染,树叶与已无关不起爱染故也。

为了唤醒世人舍弃对我的执着,佛陀说法时即以缘起无我之正见,纠正众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廖见,从而以无我实践利益众生,以无我之精神处事待人。因为无我则无对待计较,因为无我则无颠倒妄想,因为无我则无人我纷争,故无我所招致的平乃根本之和平。

二、慈悲喜舍 实践和平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慈者给众生以快乐,悲者拔众生之痛苦。《法句经》云:众生皆畏死,无不惧刀杖,以已度他情,勿杀勿行杖。我们若能站在彼此的角度上,多为他人着想,若能视众生如已身,则实践慈悲不难。
 
中国南北朝时,佛图澄为救度被残害的无辜百姓,以慈悲化度视人命如草芥的石虎石勒,普救天下苍生。佛陀也曾于古印度内战时,静坐于双方之间,才避免了一场血战,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因此,一切法若无慈悲魔法。慈悲的力量如同母亲护佑孩子,使他们没有忧郁、恐惧的感觉,也只有慈悲才能消除你我之间的恩仇,使人人能心安理得,得到快乐,得到满足,充满无穷的希望。我们坚信有朝一日,若人人奉行慈悲,仇恨与残忍不再控制人们的心灵,人人都是和平的使者,不再自相残害。我们就可以由此推理判断,了解及信仰而学习到所有的生命都是应该承救的。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由心生,仇恨、战争和灾难并不会凭空而起,佛教认为战争源于我们内在的贪欲,纵观古今中外,既使征服了世界,拥有大山大江,亦不满足,内心贪欲的膨胀促进了战争的爆发。如《中阿含经》去以欲为本故,线共子争,父子兄弟姊妹商检单证族展转共争,更相说恶,况复他人?……以欲为本故,民民共争,国国共争,彼因斗争共相憎故,以种种器杖展转相害。人类社会的种种缺陷与病态,其源头何曾不是如此呢?

三、 发菩提心 谋求和平

菩提心即是慈悲济世,复电乐众生之心,菩提心的着力点是时时刻刻想着许多人的苦难与需求,时刻以成就众生为她的使命。因为在她的感情中,众生和事最要紧,只要尚有众生在受苦受难,就等于自己在苦难中挣扎。

因此,在人生实践上,佛教首先提同发菩提心。《华严经》云: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菩提心。那么,发菩提心的根本是什么呢?菩萨发心,要以大悲为根本,不但对有情而且还要对一切法,知恩报恩,切实躬行。诸佛如来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觉。人类众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众生却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作为延续生命的手段,更可怕的是一旦它成为群体意识而存在,那么,世界就干戈纷扰,生灵涂炭……且罪恶亦互为因缘,恶性循环,轮回不息,所以菩提心是成就菩萨的根本法,也是大乘佛教极力昌导的,也只有发菩提心才能更好的谋求和平。

四、 以平等心 进取和平

佛陀曾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初成道时,即宣告: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生佛平等之宣言,实为众生得救之明灯。

佛教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等教义。处处树立了佛法的和乐、真实、平等的同风范。《维摩诘经》:承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欲期依报清净庄严,生存环境富乐理想,关键在于人类能自净其心,自严其心。佛法并不是不重视经济,忽视物质文明,不是吗?且看每一个佛世界皆具便利、丰富的物质财富,以饶益众生,庄严国土。贫穷与落后并不是佛教,试问贫穷落后的佛教何以度众生?又怎能维护和平呢?佛教重视以令众生获得正受的利乐为根本,防止逐物役心的弊端,反支自相残杀技术的发展,应把净化人心的技术看得比发展物质技术更为重要才是。佛教极力倡导众生平等,人际这间应以慈悲喜舍为怀。佛陀视诸生如一子,视众生为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极度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平等与慈悲圆满周遍,甚至遍及包括低于人类的动物在内的一切众生。如果以这种理性的人道主义进行教化,必能净化人心,淳化成间,优化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能促进世界和平。

五、 结 语

宇宙万有,乃众缘所成,绝无孤立存在之体。个人利益来自于众人利益,如果大众皆能获益相安,则个人利益自然而得,太虚大师曾说:世界人类的利益为第一,国家民族之利益为第二,个人家属之利益为第三,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理应相助相益、共存共荣,而不应有损人利已,甚至杀人活已之暴行,故佛教提倡由人乘菩萨的人间佛教成清净风化的国俗及人世。化导社会于清宁,风习于淳良,以易彼之杀伐戾气,救脱众生共业相倾之浩劫。正是由于慈悲心的激发,为了正义与自由。为了慈悲,不顾自我牺牲去努力,实现仁者无敌,则人类世界自然充满自由和快乐。

来源:20110322 四川尼众佛学院 /佛教在线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