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信仰与道德”

浅述信仰与道德

 

[凯朝博士]

现今大家都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个话题。由此,我们先谈一谈什么是信仰?什么是道德?要知道,只讲信仰和道德,不了解其内涵的话,这个社会还是和谐不了。以佛教的观点来讲,信仰首先必须要了解因果关系。那什么是因果关系呢?那就要追溯源头:我是谁?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我是怎么长大成人的;我的父母是谁?我的国家等问题。还有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要时时刻刻心存一种感恩,要知恩,不要忘恩;要感恩,不要以德报怨;要报恩,不要恩将仇报,心境平和地度过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要潇洒人生,不要虚度年华,首先要对得起自己。佛教讲: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这一人生理念要记住。

《华严经》说: “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从佛教来讲,我们包括众生对于佛法的依恋,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相信转动转经轮之殊胜功德,相信佛、法、僧的话语是真理,佛、菩萨以大慈大悲给众生以力量,乃至相信佛、菩萨的力量是无限的,能够成就有缘众生的一切善业直至究竟成佛。宗喀巴大师著的《释迦牟尼佛赞》中讲述的:“如来体微妙云何,及于眷属共寿量;境界及于号云何,愿我等皆亦复然。赞祝释尊微善力,我等随方所在处;病魔贫争尽消除,法祥增长祈皆赐。《圣大解脱经》中说: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自行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智慧),长者即如来(身边的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就是我们最好的靠山。),……”;学习六度修自佛法,学习四摄(布施、美言、利行、同事)利他有情的道理。我们要好好体会这些教诲的真意。

依照佛教的缘起有自性空的理念,依照众缘合和的因果关系,平等对待一切人群(包括一切有情众生)。应该说,父母社会群体就是我的幸福田、就是我牢固的靠山。我依靠父母社会就有心无挂碍、得大自在的精进勇猛信心。佛教,尤其蒙藏佛教强调为父为母有情愿成佛的弘愿,一切众生(人民大众和自然界的生命)是我的幸福田,对待一切众生,像对待自己今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去关心帮助,这是修行者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的妙好机会。《释迦牟尼佛赞》中说:“一切诸佛兴于世,圣教显明如日光;持教相和如兄弟,愿施正教恒吉祥。大家想一想,没有我们的父母,哪有我们的今天,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养育,父母之爱是世间最纯洁的爱,真诚的爱;所以佛经上说:把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都看作我们今生父母,知恩、念恩、报恩,慈爱、大悲、增上意乐(广大的责任心),发菩提心。这里所说的一切众生是我的幸福田,是指父母等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我服务,假如没有人民大众,我在这个世界上一天也生存不了。佛教界倡导众缘合和、善待众生、念恩、感恩、报恩回报社会的人生理念。《上师供养仪轨》中说:

爱执自己衰损门,爱执诸母功德本;

故以自他等换行,作修心要祈加持。

至尊上师大悲者,慈母有情罪障苦;

今于我身令成熟,尽我乐善施舍他,

众生具乐祈加持。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提倡,身体要做好事,口要说好话,心要存好念,就是三好运动。其实三好运动,口说好话就是真,身做好事就是善,心存好念就是美,就是真善美,(中略),把欢喜布满人间,把幸福布满人间。

佛学大家王志远博士在论及因果关系对中国的影响时是这样说的: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进程,并且与儒、道等思想文化互相作用,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认为,佛教的众生平等与儒家的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中国人宽厚仁爱的品性,佛教思想中的因果二字更是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所不可避免的重要存在。同时,王志远博士为我们梳理了佛教在中国的四个传承,揭示了中国作为佛教第二故乡在佛教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但现实生活并不全是这样,在无法兑现的时候,人们积善的信心就可能动摇了。佛教提出业报轮回的观念,与先前的思想区别在于:每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自己过去所做所为引发和造成的,由他本人承担。父母这一代做的好事是由父母自己在来生得到回应,儿女自己带来的后果受到恶报,也与父母无关。这样就从一个整体家族的互相责任,归结到每个人要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轮回观念在两个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一个方面是让人们有信心,做一个好人,此生不能做完的,来世还可以继续未尽的事业,这就是死而不已。所以,佛教在历史上是给人们带来期望的,哪怕最苦难的时候,还有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志士仁人而言。另一方面,轮回观念对遏止人们做坏事也有很大的作用,就像一个无形的警察要求人自律。除了道德说教、教育以外,自律在古代中国最有效的就是佛教的轮回观念所带来的。做了恶事要负责任,就是本人要受到报应,这是很让一些人的灵魂战栗的。

佛教教人以平和的态度积极进取,以善因得善果,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相应的福报,这种思想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王志远博士曾与河北柏林寺方丈净慧长老谈话,说到儒家和佛家两大思想派别对中国二千多年文化的贡献,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的两个字是忠孝,以孝为本,移孝作忠。普遍来看,中国人在交朋友时会不知不觉地考察其是否孝顺父母,假如耳闻其不孝顺父母,就会逐渐疏远。成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而一个孝顺的人必然会对朋友忠、对事业忠、对国家忠。儒家理论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即忠孝

如果大家正确认识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共同做到认识自我,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这里所说的认识自我,不是别人,而是自身,人在世间应当确知我是谁?我的父母是谁?我的国家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是怎样长大成人的?如果每位社会成员都清楚地认识自我,自然会升起一种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的正确信念。这就是说,有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佛法所说的无我,不是说没有绝对的我,而是说是因为依靠大家、社会群体,所以才有我生存的空间,大家都是相互依赖,我才能有机遇生存,才能存在这个世间。佛法说的缘起有、自性空就是这样的一个感恩的永恒哲理。佛教所说的,首先意指你帮不了别人也不要去坑害别人,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是最大的护生,这就是正确认识的信仰和道德,这样才能做到和谐共存共生。这样,也就是最好的人生,即以人(仁)为本的人生理念。

社会的生存常识使我们知道:人生在世间,没有一个人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从地下蹦出来的,都有其亲生的父母。释尊是我们人间的最好榜样,父亲叫净饭王,母亲叫摩耶夫人,他的国家叫释迦国(今尼泊尔境内)、民族叫释迦族。而佛教提出的报国土恩,报众生恩这一思想早在释尊的原始佛教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佛教报四恩的途径有八万四千多种,以对机说法,应人说教,应病施药的对治法门来报答四恩。佛教的修持方法要求修行者把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财富无私奉献,这是真正的修行,因为真正的修行者是舍,而不是取。真正的信仰是孝敬父母,奉献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生观和道德取向上不断进步,脱离烦恼、得大自在;先做善人后做好事,为社会群体,为人类文明做出我们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来源:20110422 佛教在线 /佛教在线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