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此栏目下没有新闻
  •  
     
    2011年世界十大宗教热点问题

     

    2011年世界十大宗教热点问题

     

    来源:20111227日 中国民族报 /佛教在线

     

    佛教在线讯 日月逡巡,斗转星移。即将逝去的2011年真可谓光怪陆离:在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特定历史舞台中央,一幕幕“春天的故事”竞相登台上演。开启大幕的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有“突尼斯革命”、“埃及革命”、“利比亚革命”、“叙利亚革命”、“约旦革命”,收尾的是“美国之春”。其中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就是平时“人权”不离口的美国处理恐怖大亨、“专制君”们花样繁多的葬礼形式。美国海军对被击毙的本·拉丹举办了所谓的“海葬”,受美国御用的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对羞辱致死的卡扎菲实施了所谓的“沙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大事变背后都可以看到宗教因素的身影。

    宗教冲突的实质是具有宗教因素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上的深刻反映。能否有效调控和处理宗教冲突,关系到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危。本文撷取2011年世界宗教热点问题中的10例,旨在探讨宗教热点问题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以期求得全面、正确地把握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问题的涵化关系、国际政治与宗教问题的交织关系,也让更多的人来关切和重视宗教热点问题,为化解宗教纷争建言献策,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盖棺定论?——本·拉丹之死只能是美国版反恐战争的休止符

    被美国列为外国恐怖主义组织的“基地”组织,当地时间56日证实其领导人奥萨马·本·拉丹已经死亡,并誓言发动报复,要让美国等国“欢笑变成悲痛”,“血泪交加”。当天,也有多个国家举行反美示威,抗议美军击杀拉丹的行动。

    对同样这件事,美国民众却有着不同的解读。美国《时代》杂志在封面上给希特勒、萨达姆、本·拉丹、“9·11”恐怖袭击主犯阿哈莱勒的头像都画上“红叉叉”,寓意他们的死亡。消息传来,夜间的纽约时代广场和世贸中心遗址,挤满了庆祝的人群。

    然而,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言,“我却不由得想起自己在伊斯兰国家的经历。我可以确信,哪怕不喜欢拉丹的大量伊斯兰民众,出于宗教、民族情绪和历史恩怨,他们看到这幅画面,感受会很不同,更不要说宗教狂热分子了。前景并不乐观。”美国干掉了头号敌人,却可能迷失了大方向。

     

    孤帆远影?——土耳其成了最世俗的民主孤岛和宗教深绿桥头堡之间的钟摆

    有评论家指出,土耳其的独特在于它是伊斯兰国家中最世俗、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发祥于东方、地跨欧亚大陆、想加入欧盟又追随美国的国家,一个与以色列关系暧昧又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恐怖分子将目光投向土耳其,追根溯源,与它的这些独特性有关。

    二战以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统治模式主要有两种:开明专制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土耳其在保持世俗国家的性质方面,军方的制约作用不可或缺。土耳其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耳其《宪法》规定,土耳其武装部队是世俗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也就是对外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被侵犯,对内捍卫世俗主义和民主制度。自凯末尔推进世俗化路线之后,土耳其已成为伊斯兰世界最为世俗化的国家。但在98%的人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里,世俗化却始终缺乏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巩固凯末尔主义,在最近50年内,军队推翻了4届被认为带有浓重伊斯兰色彩的民选政府。为此平民出身的总理埃尔多安要在军人监国的模式下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然通过回归伊斯兰路线,以获得信教群众更大的支持。执政的正发党促使土耳其发生绿色革命(绿色代表伊斯兰教)之后,坚持世俗主义原则的共和人民党也赶快见风使舵接踵而至。世俗化与宗教化之争不断地在土耳其的政坛上进行较量,使土耳其成了最世俗的民主孤岛和宗教深绿桥头堡之间的钟摆。

    729下午,土耳其总参谋长科沙内尔及海陆空三军统帅集体向总理府递交了辞呈。宪兵司令内杰代特·厄泽尔为新的陆军司令,代理三军总参谋长一职。这场突如其来的辞职风波,暴露了土耳其军方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日深,目前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土耳其的民众似乎也出现了分化,他们的观点体现了自由与保守、宗教与世俗、国家主义与伊斯兰教主义等古老的分歧。辞职事件本身正凸显出了这些分歧。

     

    借尸还魂?——催生于特岛恐怖袭击案的新纳粹主义宗教情结

    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722日下午遭炸弹袭击,造成包括首相办公室在内的多座政府大楼严重受损。当天晚些时候,一名枪手伪装成警察在首都郊区的于特岛肆意开枪,造成92人罹难。有评论称此次连环暴力事件对挪威造成的震撼有如美国的“9·11事件

    这起爆炸和枪击事件的制造者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于20024月在英国首都伦敦与9名极右翼人士秘密成立了一个十字军性质的组织。在他们看来,不少欧洲国家的领导人、记者和公众人物是“A级叛徒,应该执行死刑,原因是他们允许多元文化存在和移民进入。他想杀害4.5万人,致伤100万人。布雷维克在发动袭击前写了1500页的宣言,攻击多元文化和穆斯林移民。同样,布雷维克在法庭上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向各界发出强烈信号,目的是要拯救欧洲,防止其陷入穆斯林之手。其言论与宣言表述的极右思想和仇视伊斯兰教的理论相一致,他还呼吁采取更多的暴力行动。挪威警方证实,布雷维克为右翼原教旨主义基督徒,反对工党所支持的多元文化政策和穆斯林移民政策。

    向右转确实是当今欧洲政坛的一个苗头,不少极端右翼政党都拥有大量的拥护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极右翼政党再次找到了发展空间。这些国家给民众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保障,但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民众在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时,则往往归咎于外部因素,例如移民的增加,外来宗教文化的侵入等,这些都给极右翼势力提供了温床

     

    冰炭同炉?——因宗教因素而分道扬镳、渐行渐远的美巴盟友关系

    巴基斯坦国内的宗教、种族问题的严重性是有目共睹的。巴政府首先不能在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进行打击时引发部落骚乱以及疏远巴基斯坦公众,又不能漠视华盛顿需要配合其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打击的诉求,在两难选择中可以称得上是腹背受敌。巴基斯坦和美国是反恐的战略盟友,巴基斯坦在过去的10年中,被巴塔和基地组织杀死的平民达3万多人,军警达5000多人,为反恐事业作出了自己的牺牲和奉献,然而美国仍然在埋怨它;对巴基斯坦塔利班来说,他们认为是巴基斯坦政府引狼入室,拿了美国的好处来打自己人。

    印度国防专家布拉马·切拉尼在一篇措辞尖锐的评论中写道: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祸患,更多是源于该国啜着苏格兰威士忌的将军们,而非数着念珠的毛拉们。美国政府922日指控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帮助巴基斯坦激进组织哈卡尼网络发动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一个多月后,北约武装直升机1126日上午空袭了靠近阿富汗边境地区的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北约激起了巴基斯坦全民族的情绪,美巴关系陷入了10年来的最低点,这次事件注定将使巴美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然而,美国无法抛下巴基斯坦。有评论家说,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局势太不稳,太易滋生激进主义,美国无法干脆弃之不顾。美巴双方不得不躺在一张不舒坦的床上。

     

    绝处逢生?——巩固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成果有待突破西方的围城

    伊朗革命以来,美国与伊朗双方已断交30多年。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认为身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心的伊朗直接挑战了其战略利益,必须铲除以绝其示范效应。而身处拥核前夜的伊朗,视美国、以色列为大撒旦,要巩固颜色革命的成果。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博弈的同时,还必须打压国内反对派欲降低绿色的企图。而能否坚守抑或是放松一些最为严厉的伊斯兰教规,成为美伊角力的舞台。

    奥巴马上台后,把对中东政策调整的重点放在对伊朗的关系上。布什政府称伊朗为邪恶轴心国,而奥巴马政府则称其为有伟大文化的国家并受到美国的尊重。因为奥巴马政府意识到,美国在处理地区热点问题上需要伊朗的协助。美从伊拉克撤军后如何维系伊国内稳定是美所关注的问题,伊朗能在伊拉克什叶派中发挥较大作用,而在萨达姆统治时期,包括总理马利基在内的一些什叶派领导人都曾在伊朗生活,伊朗通过这种密切关系发挥作用。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把反恐重点放在阿富汗,不仅自己增兵,还要求盟国增兵。伊朗素来同塔利班、基地组织不和,曾向阿富汗北方联盟提供武器对抗塔利班。美伊都支持卡尔扎伊,都希望铲除危害全球的阿境内鸦片的生产,双方在阿富汗问题上有合作基础。此外,理顺同伊朗的关系也有助于美展开同叙利亚和哈马斯对话。

    但是,当人们以美好的愿望憧憬美伊关系时,却风云突变。美国司法部1011日宣布挫败一起企图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朱拜尔的阴谋,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军成员沙库里和同时持有美国及伊朗护照的阿巴布希尔被起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伊朗总统内贾德15日和16日先后对美国的指控作出强烈回应,称伊朗将坚决抵抗自己的敌人,不会后退半步。114日,伊朗德黑兰数千民众举行游行集会,纪念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使馆32周年,民众高呼打倒美国!打倒以色列!等口号,焚烧美国国旗和印有美国标志的海报。同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向军队、情报机构和安全部门发出正式指令,要求他们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保卫国家。看来,伊朗为巩固伊斯兰革命的成果还有待突破西方的围城。

     

    光怪陆离?——必欲将卡扎菲置于死地的利比亚战争

    331,《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客观地回答了西方为什么要将卡扎菲置于死地的问题。从战略层面看,卡扎菲秉承至今的政治话语体系,使西方对其始终耿耿于怀、戒心十足。比如反对新的十字军东侵等,令西方很不顺耳。

    对待美国的中东盟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的态度,也是美国欲将其致于死地而后快的重要原因。第21届阿盟首脑会议期间,卡扎菲当场指责沙特阿拉伯国王阿不杜拉是被英国塑造、被美国呵护的家伙200812月加沙战争期间,卡扎菲在马格里布地区外长会议上直言:与占领者进行和谈只是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实现他们屠杀阿拉伯人民的目的。

    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打着自由人权人道主义的旗帜来到利比亚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因何而来。埃及《消息报》评论说,西方政要纷纷到访利比亚,其用心都一样,那便是对利比亚战后红利的觊觎和追逐,西方着眼于战后利比亚丰厚的油气资源以及重建本身的数千亿美元利益空间。

    劫后余生?——美国大中东战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富汗宗教仇恨的价值向度

    美国打响反恐战争整整10年了。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伊斯兰教恐怖主义的腐烂,并承诺最终将阿富汗建成美国式的民主国家。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犬牙交错的部落势力矛盾斗争成为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温床,使美国的反恐战争长期处于绥而不靖的尴尬境地。

    2011年的阿富汗政局中,最引人注目的宗教势力非哈卡尼网络莫属了。这个被称为新塔利班的宗教极端组织虽与塔利班结盟,并与基地组织等其他武装组织有联系,但却相对独立,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在目标及意识形态方面,塔利班旨在建立伊斯兰酋长国,而哈卡尼网络所追求的则是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哈卡尼的主要特点是,该组织由普什图人组成,是普什图人的抵抗组织。虽然普什图人在阿富汗占大多数,但是美国和像印度等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势力已经将普什图人边缘化,所以普什图人目前在哈卡尼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希望通过战斗将美国和印度等反普什图武装从他们的家园赶出去。这是哈卡尼网络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同其他组织相比较来看,哈卡尼网络是更具有坚定意识和信念的核心武装力量。哈卡尼网络主要活动于阿富汗东南部省份,他们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府,控制了大部分的乡村。当地的阿富汗政府官员十分听命于哈卡尼组织,甚至想在当地活动都需要获得哈卡尼的许可。这个被视为阿富汗最复杂的恐怖网络,是多起重大恐怖事件的幕后黑手。该组织率先在阿富汗采用自杀式袭击的方式实施恐怖活动,并倾向于频繁使用外国人作为炸弹袭击者。

     

    劫后余生?——美国大中东战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富汗宗教仇恨的价值向度

    美国打响反恐战争整整10年了。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伊斯兰教恐怖主义的腐烂,并承诺最终将阿富汗建成美国式的民主国家。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犬牙交错的部落势力矛盾斗争成为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温床,使美国的反恐战争长期处于绥而不靖的尴尬境地。

    2011年的阿富汗政局中,最引人注目的宗教势力非哈卡尼网络莫属了。这个被称为新塔利班的宗教极端组织虽与塔利班结盟,并与基地组织等其他武装组织有联系,但却相对独立,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在目标及意识形态方面,塔利班旨在建立伊斯兰酋长国,而哈卡尼网络所追求的则是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哈卡尼的主要特点是,该组织由普什图人组成,是普什图人的抵抗组织。虽然普什图人在阿富汗占大多数,但是美国和像印度等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势力已经将普什图人边缘化,所以普什图人目前在哈卡尼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希望通过战斗将美国和印度等反普什图武装从他们的家园赶出去。这是哈卡尼网络的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同其他组织相比较来看,哈卡尼网络是更具有坚定意识和信念的核心武装力量。哈卡尼网络主要活动于阿富汗东南部省份,他们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府,控制了大部分的乡村。当地的阿富汗政府官员十分听命于哈卡尼组织,甚至想在当地活动都需要获得哈卡尼的许可。这个被视为阿富汗最复杂的恐怖网络,是多起重大恐怖事件的幕后黑手。该组织率先在阿富汗采用自杀式袭击的方式实施恐怖活动,并倾向于频繁使用外国人作为炸弹袭击者。

     

    翘首期盼?——叙利亚能否演绎春天的故事尚看大国博弈的结局

    3月中旬,阿拉伯之春波及到叙利亚,引发了各国在中东的权力角斗。俄罗斯为了阻止西方国家武力干预叙利亚,可谓文武兼攻。大国为何在此展开空前博弈?一言以蔽之,是因为叙利亚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带。正如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所言:没有埃及,阿拉伯国家无力对以色列发动战争;没有叙利亚,以色列就无法与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

    叙利亚问题还反映了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日益对峙的局面。沙特主导的海合会国家之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态度激进,除希望尽快解决叙利亚问题,避免阿拉伯之春冲击海合会国家的现实考虑外,另一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就是希望通过颠覆巴沙尔掌握的什叶派政权,切断伊朗试图建立的什叶派新月地带联盟的中枢环节,进而削弱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的影响。此前沙特之所以派兵镇压巴林的什叶派抗议浪潮,也有防范伊朗通过巴林向沙特东部什叶派地区渗透的重要考虑。

     

    风动?幡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宗教声音

    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禅宗智慧令人折服。风和幡是外在、虚幻的,人心才是超越时空的。世人如何看待美国,抑或美国怎样看待世界,也必然莫衷一是。但有一点,热衷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公平正义人道等旗号,向其敌视的国家兜售普世价值输出革命的美国却在街头政治中被革命了一把。发动者将9月中旬暴发的这场美国革命命名为占领华尔街运动

    在这样一场带有全球发展风向标意义的运动中,宗教扮演了什么角色,宗教界发出了什么声音,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评析(见本报20111011日,06版)。一位哈佛大学的博士候选人发表文章,描述了她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宗教实践。他们认为这场抗议运动的实质是为国家的灵魂而战华尔街三一教堂在发表对抗议运动的看法时说:华尔街三一教堂尊重和平抗议的公民的权利,支持他们的核心关注:经济上被剥夺,政治信任丧失。教堂乐意为抗议者提供宗教服务,同时也乐意提供会议室等设施,支持不同立场的民众开展有意义的对话与讨论。

    当然,面对人们你们没有向政府建言献策,希望政府改进政策吗?的提问,牧师斩钉截铁地回答:“NO!我们从来不要求政府应该做什么,我们只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笔者认为,美国宗教界只能如此回答。可以说,今日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初始的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盎格鲁-撒克逊族裔集团,在成功地逐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的势力之后,通过复制英国的政治原则和社会规范所形成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公民权利、三权分立、政教分离,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宪法至高无上的法治等套语方面,其中英国的盎格鲁-新教传统构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美国的新教传统,本质上其社会作用是安全气阀,与限权政府一样,充当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守夜人,所以它也就不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招牌,绑架信众对抗社会了。就算是发生了祖科蒂的清场事件,发生了美加州大学滥用武力殴打占领伯克利示威者的事件,美国的宗教界也只是我行我素,而不再是盲目批判社会

     

    归去来兮?——埃及二次革命与穆斯林兄弟会结缘

    125开始的长达数月的埃及革命,释放了埃及人压抑已久的政治热情。在此期间,从政治层面上看,革命将独裁者穆巴拉克送进了囚笼,却迎来了军人独裁。从宗教层面上看,为了在后穆巴拉克时代占据主动权,埃及首都开罗的穆斯林和科普特基督教徒之间于581011连续两次发生严重冲突,共造成31人死亡、162人受伤。作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存在的宗教紧张局面得以暴露出来。这次冲突对阿拉伯之春是个讽刺:该地区的独裁政权可能比新兴的民主国家更能保护好少数族群。自穆巴拉克总统2月份被赶下台后,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就抱怨受到了萨拉菲派和其他伊斯兰激进组织的攻击。

    而真正在埃及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是军方和伊斯兰宗教政治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在过去的60年里,穆斯林兄弟会利用清真寺网络的动员能力,实现了对草根阶层的组织。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就提到:1990年初穆斯林兄弟会就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组织网络,它填补了政府留下的空白,给大量埃及穷苦人民提供了卫生、福利、教育和其他服务。1992年开罗地震后,这些组织几小时之内就出现在街头,分发食品和毛毯,而政府的救援工作却延迟了。目前,有35%的民众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在未来的埃及政治舞台,穆斯林兄弟会与坚持世俗主义的军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将成为埃及政治的重要主题。

     

    作者简介

    熊坤新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

    王建华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