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人士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
在看到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康巴藏族聚居区雅江扎嘎寺的加措活佛给记者发来微信,语气颇有些兴奋:“我觉得很好,很棒!”
加措活佛是近两年活跃在慈善界的宗教人士之一,他参与的慈爱基金设立于2010年青海玉树震后救灾时期。
“我们的定位是‘一老一小’。‘老’,也就是建老人院,给他们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慰藉;‘小’,简单来说就是建学校送孩子们上学。”加措活佛用四个字概括了慈爱基金的工作重点。
90余万微博粉丝,多位名人助阵,加措活佛的慈善功课近几年不断加力。他走遍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盈江等受灾地区,用佛教的感召力、自己和信众的影响力呼吁民间力量筹集物资,安抚受灾民众、帮助重建……
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宗教人士,远不止加措活佛一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也一直致力其中,他的“仁爱心栈”累计已为孤寡老人和无暇做早饭的“都市忙人”送去126万杯热粥,“仁爱救灾”项目惠及安徽、四川、河北、陕西等多地。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陈顺鹏所在的广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也致力于开设孤儿院、养老院,帮助贫困人群……此类善行,不胜枚举。
学诚法师认为,宗教人士在公益活动方面更能够坚持,因为这恰好可以给予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即功德和福报。
除了带动信徒筹款集物,加措活佛还十分看重对被捐助者精神的扶持,“今年我们计划赠送一万把轮椅,我要一户一户地去送,一年不够就用两年。我觉得走完这条路,比送那些物质的东西更有价值。”
今年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与相关五部门一起发布了《意见》,意在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列席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宗教界别小组讨论时,面对众多委员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期盼,明确表示支持宗教界人士参与慈善事业将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文件第一次明确说明了宗教界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并且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让宗教界有章可循,更直接地投身社会慈善公益队伍。”学诚法师对《意见》十分欢迎。
“只要是合于正业、正命的净财,应是多多益善;只要能对家国民生、对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所增益的事业,都应该去做,”学诚法师这样看待公益事业,“要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
来源:新华社2012-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