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此栏目下没有新闻
  •  
     
    宗教法规知识问答

     

     

    宗教法规知识问答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制定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这是我国宗教工作实现的一次深刻转变。正确理解和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法规,对于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务院已颁布了哪些宗教事务方面的行政法规?国家宗教事务局已发布了哪些部门规章?浙江省和宁波市宗教事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哪些?

    现行的宗教事务方面行政法规有2部:《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现行的国家宗教事务局部门规章有9部:《宗教院校聘用外籍专业人员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宗教院校设立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现行的浙江省和宁波市宗教事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2部:《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和《宁波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2、《宗教事务条例》所规范的“宗教事务”是指哪些事务?

    《宗教事务条例》规范和调整的宗教事务,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所有宗教事务,而是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本质上是非人格化的利益,其主体和所惠及的是非特定的多数人,其中当然包括广大信仰宗教的公民、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等。行政机关只有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真正并且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之中当然也包括广大信仰宗教的公民(含宗教教职人员)、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正因为如此,国家需要对这部分宗教事务加以规范,行政机关需要依法实施管理。

    3、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正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宗教活动要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宗教活动要严格按照宗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宗教习惯开展。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宪法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各宗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宗教习惯,在宗教活动场所集体进行的以及信教群众在自己家里进行的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终傅、追思等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

    4、《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其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指的是什么?

    “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是指,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与境外进行经贸、文化、捐资助学、扶贫救灾等合作、交流活动中,应当坚持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不得接受对方附加的要求传播、发展某一宗教的条件。如投资建厂时要求在厂区内设置宗教活动场所,要求招收的工人是某种宗教的教徒或者信仰某种宗教;援助建立医疗、文化机构时,要求附设教堂或者其他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进行其他传教活动等等,这些都是附加的宗教条件,都不能接受。

    5、哪些活动属于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1)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6、《宗教事务条例》对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有哪些原则规定?

    一是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在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即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以及其他依法登记的开展宗教活动的固定处所。二是集体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是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三是集体宗教活动要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按照本条例第四章的规定,由宗教团体认定,并报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的人员。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要是指:除宗教教职人员以外,经宗教团体依据本宗教全国性宗教团体的规定认可的,可以主持宗教活动的其他人员。

    7、什么是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拥有相关宗教设施、组织信教公民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宗教事务条例》将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主要是指除寺观教堂以外、供信教公民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固定简易活动场所。

    8、《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其中“一般应当”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的“一般应当”是对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的原则性要求。这样规定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集体宗教活动参加的人数较多,而宗教活动场所是专门为信教公民举行宗教活动设立的,可以满足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第二,宗教活动场所有经过宗教团体认定的合格的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宗教活动,可以为信教公民提供合乎教义教规的讲经讲道及其他服务;第三,宗教活动场所有经民主协商产生的民主管理组织,有健全的治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可以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集体宗教活动的安全;第四,集体宗教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可以得到政府的依法保护和社会各界的尊重,这既有利于保护信教公民的权益,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此外,按照各宗教的传统习惯,有的集体宗教活动确需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举行,政府也是予以尊重的,比如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信教公民邀请宗教教职人员到其家里或其他场所如殡仪馆、墓地等处所举行宗教仪式等。这些活动应当事先征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或者征得有关单位的同意,由有关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安排。

    9、哪些人员属于宗教教职人员?

    宗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对各宗教专门从事教务活动人员的通称。《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这一内容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是指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要经宗教团体认定。这是宗教教职人员取得宗教上的合法性的必经程序。除宗教团体以外,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认定宗教教职人员。二是,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须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未经备案,不能以教职人员身份从事宗教教务活动。这是宗教教职人员取得法律上合法性的必经程序。

    至于各宗教哪些人员属于宗教教职人员,条例没有明确划定宗教教职人员的范围,应当由宗教团体来确定。根据各宗教的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宗教教职人员一般是指:汉地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全真、正一派道士;伊斯兰教的阿訇、伊玛目、专职哈提甫;天主教的主教、助理主教、辅理主教、司铎(神父)、执事等;基督教的主教(或称“监督”)、牧师(包括个别教会传统中相当于牧师的长老)、教师(或称“副牧师”)、长老、传道员(或称“教士”)等。

    10、受法律保护的宗教财产具体指的是什么?

    所谓宗教财产,就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土地(含山林、草场、墓地)、文物、宗教用品、各类设施及宗教性收入(如奉献收入、祭典收入、香金、诵经费、香客住宿费、安置长生禄位收入、安置往生禄位收入等)、门票收入、国内外捐赠收入、政府资助资金以及其他收入(含房屋租金收入、存款利息等)和所办企事业的合法资产、收入等。《宗教事务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不得损毁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占有、使用的文物。”条例对宗教财产作了界定,并且明确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11、《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接受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有什么规定?

    在我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不属于公益性组织。因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国内组织和个人的捐赠问题,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调整的范围。目前,国家对向宗教类社会组织捐赠还未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对捐赠人也无这方面的优惠措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境内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应当是将自己合法的财产自愿、无偿地赠送给依法登记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行为。就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来说,这种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得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就捐赠方来说,不得“借教敛财”,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搞所谓“股份制”、“租赁承包”寺观等活动。

    12、《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监督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既要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又要以适当方式向信教群众公开。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必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交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接受、使用捐赠情况的报告,并不是要干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而是通过审查客观记载的财务会计状况,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掌握这些宗教组织是否按其宗旨在开展活动,是否在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是否能维持宗教组织正常运转,是否能够满足信教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另外,将这些情况以适当方式向信教群众公布,是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建立以上两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宗教组织的非营利性,防止其变相牟利,监督其收益必须用于本宗教组织及其举办的公益事业。

    1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具体是:(一)进行集体宗教活动要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经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或在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临时地点举行。(二)同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应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团体进行。(三)携带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和其他宗教用品入境,应符合中国的有关规定。(四)在中国境内招收宗教留学人员或者到中国宗教院校留学和讲学,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办理。(五)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六)不得在中国境内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七)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传教活动,包括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制作或者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散发宗教宣传品;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来源:20120523日 宁波日报 /佛教在线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