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此栏目下没有新闻
  •  
     
    【炉峰参禅】 斋 道

     

     

    【炉峰参禅】 斋 道

     

     

     

     

     

      周一农

     

    上周末,因为一个极偶然的动议,说去看宋自强的《佛门光影》,早饭后,便邀上俩朋友一同去了城郊的炉峰禅寺。虽是周日,因没跟那些佛教大节凑一块儿,路上还算清净,天也还算争气,直到进了山门,才零零星星地飘起几滴雨来。

    读片的过程自然快乐而短暂,转眼,便又到了饭点了。

    朋友是个忙人,中餐早被约出去了。而我没地儿可奔,便留下随宋跟师傅们一同去用斋了。斋堂不远,拐几个弯,过几条走廊便到了。不过,在堂里用斋和在家中吃饭,感觉还是不一样。

     

     

    因为声板响后不久便赶到了,所以,师傅们用斋的规矩,我大体上都看在了眼里。

    进门的时候,师傅们大多已按序坐好,堂里静悄悄的,我跟着宋小心翼翼地在后排找了两个位置坐下。这时,餐桌上已放好了三只碗,一碗四季豆,一碗青菜汤,还有一碗是米饭。我低下鼻子去嗅了嗅,除了一股纯自然的清香外,别的,便闻不到什么了。不一会儿,身边就响起了经文的吟诵声,我不懂内容,估计该是《供养偈》之类的东西,诵声一歇,大伙便低头用斋了。

    与一般不同,僧人吃饭是要与佛法相结合的,因此,仪轨多是自然的。不仅碗筷摆放使用、吃时添饭加菜有不少讲究,还特别强调行为要止语端坐和威仪寂静等等,甚至心里念想的也得存着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今天看来,差不多就是小时候大人们常说的“坐有坐相”、“珍惜粮食”以及“吃饭不许说话”的寺院版。可见,吃饭从来都是一种修行。放下碗筷,自然又是诵经,诵的是《结斋偈》。之后,为表示尊重,我们起身目送着师傅们先行。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一切又似乎都被某种戒律给笼罩着。

     

     

    出了斋堂,人自然放松下来,想起刚才加菜添饭中的木讷和尴尬,我不好意思地开口问了句:“吃饭时,啥都不能说,那没饱怎么办?饿着吗?”宋笑了笑说,吃饭要说的话本来不多,真要添点儿什么,可以用动作。比方说,如果要加食物,可把碗轻放到桌沿内,等着行堂的人过来。你要添多少,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你要还想再添,碗别收回,可用筷子或手指再在碗边轻轻点一下。如果只需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以示“少量”。如果像粥一类的食物,你要稠的,可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想稀的呢,则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如此奇妙的手势,我想该是他们沉默下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吧。

    这时,我想起了佛教里的另两件事。一件是《五灯会元》中说的“不立文字”,意思是禅家悟道,以心传心,不涉文字。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往深里说,许多情况下,他们也完全可不立语言了。另一件是,寺里的各种佛像也有不少手势,它们既代表了佛像的不同身份,也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和禅定印五种,而复杂的呢,则多达好几百种。看着这件人佛合一的事儿,让我愈加相信了网上那句话:人是尚未醒来的佛,而佛则是已经醒来的人。

    于是,我以为,如果说戒律是对俗世行为的一种规约的话,那手势便是对日常语言的一种超越与弥补了。

     

     

    其实,真要说斋,我倒也没那么陌生。不光曾跟着朋友在别的寺院赶过斋,平日间,也时不时地会到一些号称“斋”的素食店里用餐。跑的多了,慢慢儿地便有了经历,赶上不同的地方,也能看出点儿门道来。有的人虽做的是斋,可心里想着的,却还是荤菜里的那点味儿,别说造型惟妙惟肖,连命名也都是活物,什么“素鸡”、“素鱼”、“素烧鹅”、“素炒鸭子”、“素炒蛏子”等等;而真正佛家的斋,则相对要简单和纯粹许多,不贪多食,也不图美食,是什么也便说什么,没那么多可惦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与自然该是一样的,心随自然,自然随心,佛也就在身边了。这大概就是当年弘一大师那句“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所要告诉咱们的道理吧。我想,人与佛之间所隔的,估计也就这么薄薄一层。

    记得上周末,在这里跟净芳大师聊天时,我曾冷不丁地冒出过一句话:
    藏传佛教是人虔诚地往天上走,而汉传佛教则是佛随和地朝人间来,禅便是它在咱们这儿结下的果子。

    大师听着,微笑着,接着跟我聊了许多“人间佛教”的思想。当时,我禁不住一乐,没想到,刚才话里的那后半句,竟一不留神地暗合了当今大师们正努力着的一种理念。这不正意味着咱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佛吗?现在,我明白了,当佛笑呵呵地朝咱走来之时,咱们也该平和地向着他走去。素斋,便是其中一条极不起眼而又柔软静雅的路。

    送出山门的时候,宋告诉我,师傅们用斋,专业点儿说,还可叫做“过堂”和“过斋”。这个“过”是什么意思呢?想来,这“吃”跟“用”大概都带着“占有”的意思,而“过”更多的则是“随”吧,随风,随缘,也随心,也就是别执着吧,既别执着于贪,也别执着于瞋,还不能执着于痴,就跟平常走路似的,轻松自在地走过,路过,并通过,当你一切都跟徐志摩所说的那样时,“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觉醒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作者系绍兴文理学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