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佛教史研究座谈会
暨杨曾文先生八十华诞庆祝会在京举办
菩萨在线北京讯 9月14日,“新时代中国佛教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开幕。座谈会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室、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什刹海书院联合主办。
开幕式由圣凯法师主持。开幕式上,魏道儒教授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类专业佛教学术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各级各类佛教刊物陆续创办,优秀佛教科研工作者不断涌现,国内外佛教学术交流日益扩大和频繁,佛教学术研究也因此走向史无前例的繁荣。在已出版各类佛教研究成果中,佛教史方面著作居多,而其中成绩斐然的通史、断代史、近代史、地区史、宗派史这五大方面,杨曾文先生都有其代表性著作。同时,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神韵”且“让人信得过”。
宗性法师表示:“首先杨曾文教授从事50多年来的佛教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在佛教史研究中有着显赫成就,对无论是宗派史、断代史、通史的研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值得我们向杨老师表达崇高敬意。其次,杨老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佛教积极作用的阐述,让包括党政部门在内的社会大众对中国佛教正面价值的认识提供了帮助,这也是佛教界要感谢杨老师的贡献。三是杨老师50多年来,不仅勤于著述,还重视对后辈人才的培养和提携,今天到会的各位,无论是社会学者,还是佛教界法师,很多人都得益于杨先生的教诲,对此大家都心存感恩。”
杨曾文教授在致辞中分享其最近研究的新课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和中央集权相密切配合的大一统思想”。他认为,大一统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绵延不绝,就是因为秦汉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佛教东传时,中国当时已形成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思想,佛教无论在信仰体系或是寺院管理上,都开始逐步实现中国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风雷教授主持第一个议题:杨曾文先生与中国佛教史研究。由纪华传研究员首先以“杨曾文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为题,他介绍了杨曾文教授的简历,从中国佛教史研究、日本佛教史研究、中国禅宗史研究等三个方面总结杨曾文教授的学术研究内容。李四龙教授以“开拓与引领——杨曾文先生的佛教史研究”为题,阐述杨先生的学术研究重点:重视原典,深入史料;重视禅宗,把握根本;重视交流,聚焦东亚。
李继武研究员以“杨曾文先生与陕西的佛教研究”为题,从资料的建设、佛学活动推动、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杨曾文教授对陕西佛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妙一法师以“杨曾文先生与新时期广东佛教”为题,陈述杨曾文教授与广东佛教十数年的往来过程中,为帮助广东佛教成功举办禅宗文化长廊、禅宗六祖文化节以及禅宗文献汇编等方面的功德。法缘法师通过介绍闽院研究生办学历史简介、杨曾文教授对闽院研究生的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在闽院的办学条件艰苦情况下,杨曾文教授克服困难给闽院的研究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
若宽法师以“佛教造像的进程与时代特征”为题,表达一位寺庙管理者对佛教造像的思考。她说:杨曾文教授教导大家要做“学者型的法师,要有学者的内涵”。佛教的造像应因地制宜,塑造佛像与建设佛殿应符合本山传承与特色,所依宗派教义特征而设置,不可盲目壮大,要充分刻画佛像的庄严实质与内涵特征,将信仰与文化落实到当下,这也是当代佛教所赋予的使命。包胜勇教授以“略论杨曾文教授治学为人之道”为题,认为杨曾文先生一是治。表现在治学严谨,做事认真。二是勤。三是勇者不惧。为人正直坦诚,立场鲜明。四是尊师重教。邱高兴教授以启蒙者、开拓者评价杨先生那一代学者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
王亚荣以“中国佛教历史研究与中国化”为题,阐述长安佛教研究从寺院开始,通过人物、精神、思想来研究佛教史及中国化。张文良教授以“中国的日本佛教研究”为题,对江户时代日本佛教进行解析。他认为江户时代是日本学术方面的高峰,出了一批学术高人。他们普遍关注中国佛教,对华严、天台及禅宗的研究很深入,对中国的学术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高洪以“杨先生和日本佛教研究”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杨曾文教授的德行让日本学者折服;先生的学术让日本学者五体投地。能仁法师以“龙象韬光——重显禅师遁迹灵隐考”为题,勾稽史料、参酌前人研究,特就重显禅师遁迹灵隐的年代、始末及重显禅师所作灵隐寺相关诗文等内容作一系统的梳理。
纪华传教授主持第四个主题: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研究。何建明以“国现在佛教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为题,阐述了现代佛教史研究的困境:一是研究背景的困境;二是主题和主线困境;三是研究方法的困境;四是写作语言的困境。出路是身份认同和主体性问题。一是民族国家身份认同;二是现代文化构建的身份认同;三是佛教信仰传承的身份认同。四是学术语言的运用如何避免政治化。孙国柱博士以“晚明佛教的文化成就芻议”为题,从文明的维度、知识的维度、哲学的维度三个方面阐述晚明佛教的文化成就。
张雪松教授以“简析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中国僧侣数量与地理分布”为题,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中国僧侣数量与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向读者揭示出中国汉地传统佛教惊人的稳定性。定明法师以“太虚大师重建中国佛学与人间佛教”为题,通过禅与中国佛学精神,禅佛教与中国佛学的重建,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转向以及对本佛圆教精神的回归,瑜伽菩萨戒与人间佛教菩萨行等四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人间佛教并不是抛弃传统的声闻戒和菩萨戒,是以《瑜伽菩萨戒》为基础融贯传统僧俗的戒律,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新伦理精神和人间佛教的教团组织理念。
王佳副研究员以“关于1942年长春般若寺传戒照片的研究——兼论倓虚法师在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立场”为题,通过倓虚法师与长春般若寺的三次传戒、1942 年般若寺传戒照片部分主要人物解读以及倓虚法师的政治立场说明,在近现代佛教历史研究中照片史料之重要价值——比文字史料更能提供丰富立体的讯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高洪主持闭幕式。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的张风雷所长、王亚荣教授、吕有祥教授、黄燕生老师致辞;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四龙教授做总结发言,圣凯法师致答谢辞。
同时,为庆祝杨曾文先生八十华诞,本次活动主办场地什刹海书院于9月15日上午还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寿会。庆寿会由圣凯法师担任主持,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大喇嘛,纪华传教授,张风雷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书记赵文洪等发表致辞。刘威秘书长、什刹海书院秘书长吴安春教授等分别向杨曾文先生献礼。
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任继愈先生奉命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先生是第一批进入的研究人员,到今年正好55个年头。在这风雨兼程的55年中,杨先生秉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始终抢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主张为文当有利于社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正是这样的情怀与作风,让杨先生不辍于学术耕耘时,还不断挖掘佛教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附: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嘉宾、大德大师、专家学者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教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部委员魏道儒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
中华日本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洪教授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俞学明教授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圣凯法师
美国亚历山大大学东亚研究系吴疆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研究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王亚荣研究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李继武研究员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外语文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吕有祥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俞学明教授
中国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包胜勇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徐文明教授
北京大学周学农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广荣副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张雪松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燕生老师
宗教文化出版社王志宏老师
黑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所王佳副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孙国柱博士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杨剑霄博士
闽南佛学院研究部主任法缘法师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定明法师
《佛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能仁法师
广东省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妙一法师
韶关市南华禅寺图书馆馆长古月法师
山东海会寺住持仁海法师
浙江省温岭市梵音禅寺住持若宽法师等
来源: 2018-09-16 师道大学堂 / 菩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