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此栏目下没有新闻
  •  
     
    “2020佛法真义——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圆满举行

     

     

    2020佛法真义——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圆满举行

     

    菩萨在线香港讯 2020117日至18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和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合办的“2020佛法真义——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展开六场讨论,来自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等地区的22位学者,计发表论文二十二篇。

    本次会议论题主要是围绕星云大师撰作的《佛法真义》一书,该书收集了三百多个主题,内容分别从佛法义理、佛学思想、佛教常识和佛门行事等四方面来阐述佛教的义理与实践。二十二篇论文切入点各有角度,各有其观察,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其中不乏另辟蹊径,别有他见者。

    整体观察,或泛论普遍性意义;或泛论主题,举证以为说;或与他说相比较,以见其同异;各篇之作,多能概括主题,凸显文本意涵。或聚焦问题,征引典籍,印证大师佛法观点;或跨域研究,从文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门导入,进行多面向阐释。会议过程专家学者表述充分,畅所欲言,现场讨论气氛热络,欲罢不能,显见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一书所引发的回响,是广远而深刻的。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锽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佛法的领域里,谈论“真义”的用意在于破除迷信,破迷的另一面即在于啓悟。星云大师的《佛法真义》对流衍至今的佛教问题,切中要害。此次研讨会期待与会学者集思广益,基于大师的《佛法真义》,进一步就现代佛教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觉明法师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星云大师一生的弘法经历,大师的《佛法真义》三册论著中讨论三百多个佛法主题,犹如佛教经典现代的再审订及结集,可供社会各界及大衆作爲学习佛法的参考。此次会议,汇集诸多学者从多元角度阐述《佛法真义》,这是对现代佛教反思和重构的好机会。

    本次学术会议依其讨论方式,分项如下:

    一、广泛讨论型

     () 泛论大师“佛法真义”的思想,指出其中所具备的普遍意义者

    1.张兴《<佛法真义>——当代中国佛教的正道之光》

    本文首先针对关于佛教的认知偏差与信仰定位问题进行阐述,其次通过深刻研习「非佛不作」的佛教实践理念,对星云大师所推出当代佛教革新措施进行了整理;最后,建议将《佛法真义》作为「学佛入门系列教材」的模板,弘扬佛陀真实本怀,传播人间佛教思想。

    2.张晏菁《现代修行指南:星云大师<佛法真义>所诠释的正见与正行》

    本文是以《佛法真义2》为论述依据,参阅大师相关著作,析论大师如何,以通俗简雅、应机教化来述说佛教的主要教理,架构佛教的世界观,为行者立正知人见。其次,从发心到修行实践,学佛者该秉持的修行观、修行次第,及面对障碍的转化。再者,提供应世的处方签,积极入世,发挥人间佛教的美善价值。

    3.谢志斌《星云“行佛”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途径》

    “行佛”是大师提出的一种佛教理念,在《佛法真义》中有单独篇目进行阐释,可视为信仰的较高层次,是“作佛”的必要阶段,是佛教一切宗教实践的核心。“行佛”不仅对自我修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佛教未来的发展,乃至对社会和谐繁荣都有积极作用。

    4. 黄惠菁《从<佛法真义>论星云大师的初心与无我之念》

    指出大师所说的“以增上心开发心田”,即是发心,也就是大师追随佛陀本怀之初心;“以出离心耕耘心田”,即是“无我之念”,亦是大师建设人间佛教净土的作法、原则,而《佛法真义》的书成,正是其宣扬人间佛教的“正本清源”。做为佛法的献身者,大师“无我之念”的“初心”,卒能成就今日的佛光体系,影响人类世界。

    5. 陈剑鍠《说真话的大师——谈论佛法真义,表述佛法正义》

    星云大师在《佛法真义》里的每一则论述,都在传达正知正见,破迷启悟。高僧大德勇于承担,作为众生一盏明灯,这是众生法身慧命的依恃所在。佛法修持,最讲求知见,大师以悲智双运之圆融知见,强调佛陀的平等观,本着不二的平等大慧来化导一切;在这一原则下,应机说法,真实达到济世之效。

    6. 张云江《星云大师的宗教观》

    本文以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中的《宗教三宝——各有各的爸爸》一文为例,对其中的“各人的爸爸,各自去礼拜”“不同宗教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两句话进行了分析,认为把握住了宗教信仰及宗教比较的实质与核心。由此可见《佛法真义》一书“平淡中有味”的特点。

    7. 陈立骧《星云大师<佛法真义>读后管见》

    提出个人《佛法真义》读后感,大师其人具有六点特色:()当代佛教界的“真人”,()当代佛教界的“欢喜佛”与“弥勒菩萨”,()当代“超级创意营销大师”,()综合教师、作家、学者与宗教家及事业家特质之高僧,()是善解佛法,守经达变与万变不离其宗的高僧,()兼具台湾乡土情、中华文化心与世界慈悲心之高僧。其学亦有五点殊胜,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之学、功用之学、正向佛学、美善佛学、真实佛学、真理佛学、胜义佛学”。

     

    ()采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先总体性概括大师的思想特质,再以事件、例证托出其所指向的内容者

    1.黄家章《<佛法真义>:通过故事与义理来阐述佛法智慧》

    指出大师善于通过古今中外的故事来阐明佛法义理。而通过阐明佛法义理来弘传佛法的智慧,是《佛法真义》的特色之一,其中的故事往往义理深邃,有豁然开朗的生活与信仰大智慧,这些佛法智慧发自法性,源自般若海,根植于人间社会,始终不离众生,益助世人甚多。本文即是从该书中抉取数个个案,管中窥豹,以说明其相应的特色。

    2.顾伟康《星云大师的智慧》

    作者指出,大师的智慧境界,其关键就是站在“人”的立场和高度,去理解和践行佛法——他把传统的佛(法)为主,“人”为客的关系整个倒反过来了。文中并以四个例证,说明智慧之所在,包括“戒律是给人自由的”、“道由人弘,法待缘显”、“生活第一,生死第二”、“永恒的慈悲”,从中归结大师的智慧境界的基础,就是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烕。

    3.姚彬彬《通达明智的佛学态度——读<佛法真义>札记二则》

    作者指出大师阅世极深,深入佛法且洞达世情,立足于其一贯的方便善巧的智慧,给予这些问题以圆融而又契合时机的阐释。其中有些问题是作者所关注的,例如“符合'三法印''佛法真义'——关于'大乘非佛说'问题”、“对世俗也不必那么干扰——关于《白蛇传》”。

     

    (三)相互比較者

    1.宋浩《正信佛教的圆满慈善观的时代化展现——以印光大师和星云大师的慈善思想为例》

    佛教慈善以“解脱”为目标,不舍微善,皆为众生解脱,是最圆满的慈善观。就近现代佛教慈善而言,印光大师和星云大师可谓是两位极具典型的佛教慈善践行者。通过比较他们在各自时代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可知近现代以来佛教的圆满慈善观的发展情况及特质。

     

    二、聚焦观察型

    (针对大师思想中的某些议题,聚焦收拢大师的看法或做法者)

    1. 骆慧瑛《从<佛法真义>看星云大师心中的观世音菩萨——星云大师对观音法门的诠解与实践》

    透过从《佛法真义》探讨星云大师对观音法门的诠解与实践,作者发现观世音菩萨在星云大师心中有着特别崇尚的位置,观世音菩萨是星云大师的老师和榜样,对星云大师起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星云大师本有的善根和慧根的互动相应。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在在处处都可以在佛光山的宗旨和运作风格中可见。

    2. 李圣俊《星云大师<佛法真义>对华严思想之诠解——以“四法界”及“普贤十大愿”为脉络之考察》

    星云大师将佛法义理思想转换成一种方便现代人理解的概念或语言,除了本于“契理契机”,更深层的是依据华严“理事无碍”的思想。因此,本文以理事圆融为线索,拣择《佛法真义》及相关论述,针对“四法界”、“普贤十大愿”等篇考察,揭橥星云大师如何阐释华严的法界观与修持观,进而影响其人间佛教弘法利生之准则。

    3. 释觉明《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以<正见经>为本之论述》

    作者从《正见经》文本分析,探讨大师所建立佛法真义的正见核心内容。认为大师所以重新定义佛法的真义,就是要建立众生对于法的正见。法的目的在于人的幸福快乐之道。所以,大师以真理不变的佛陀本怀,以智慧权巧之便,让深奥经藏化为生活之道,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根本理念和目标。

    4. 张家豪《“耶输免难消灾障”探源》

    本文即欲探究此一传唱久远之偈赞中所谓“耶输免难消灾障”之说的可能来源,并从“佛教经典”与流行于世俗之“敦煌文献”中探寻其发展。说明此说,正如星云大师所疑,未必源自经典或历史,而是源于世俗传唱之俗文学作品。

    5. 释源妙《星云大师<佛法真义>所论之“体相用”的真义》

    本文试图分析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一书中所论的“体相用”佛教哲学意蕴,以及体相用哲学思想在佛法真义的实践与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作者指出星云大师在身体力行弘法,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依然不断提醒自己要追寻佛法的真义,不能偏离正法的轨道,正说明星云大师充分体现了体用一如的精神以及佛教慈悲圆融的根本思想。

    6. 黄敏《从<佛法真义>看星云大师的女性教育观》

    女众教育问题在佛教史上有着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应回归历史背景和文本语境来看待女性教育观的形成。而星云大师的佛教女性教育观既有理论基础,亦有较为成熟而成功的探索经验。反思星云大师的佛教女性教育观,有助于更好地的理解女性在当代佛教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佛法化导众生的教育功能。

    7. 释永有《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中的生命观之探讨》

    本文目的在于透过《佛法真义》探讨星云大师的生命观,提供作为现代人生命教育的参考。作者指出大师对于生命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照顾其他生命,互相成就。然对杀生和放生有别于一般世俗看法,反而采取一种更积极的保护生命的观点和做法。

    8. 张佳《从<佛法真义>看星云大师的“僧俗平等”观》

    星云大师认为众生平等是佛法的中心,皈依三宝的核心在于依法不依人,僧众与信徒之间的不平等有违佛法的真义。在承认修道方式上的僧俗有别之外,星云大师更加注重从根本开悟目标和弘扬佛法的视角,由此强调僧俗平等,进而提倡在家居士主动弘法,在度人的同时达到自度。

    9. 陈肯《称念“阿弥陀佛”的真义——读星云大师<佛法真义>有感》

    星云大师对于修持弥陀法门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说教可以去除一般迷信的说法,主张在念佛的修持过程里,应该多加关注众生幸福。而“念佛行佛”就是实践“信愿行”,在人间行菩萨道,才是弥陀法门的核心要义。

     

    三、跨域性学科分析型:以文学性、社会学角度,分析大师《佛法真义》的特色

    1.谭洁《<佛法真义>的文学特色及理论成就》

    该文指出大师《佛法真义》的写作方式,乃是围绕相关主题,借助散文、韵文、譬喻故事等文体形式,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融汇哲理以启迪心智,对当代佛教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示范作用,其中理论成就可以归诸三项:一是佛教与人间结合,张扬人本思想。二是佛教与思辩结合,突显慈悲精神。三是佛教与善美结合,引领幸福生活。

    2.张蕾蕾《社会学里的佛法真义》

    社会学是十九世纪以来才逐渐兴起与发展的学科,作者基于自身对社会学学习的体会,希望尝试用更开放更多元的角度来增进对佛法真义的理解。

     

     2020佛法真义——回顾与前瞻”研讨会,自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新加坡、两岸三地佛教学者的学术交流下,圆满落幕了。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闭幕致词时表示,日后希望藉由研讨会邀请全世界佛教年轻学者参加此类学术研讨会,藉由星云大师《佛法真义》指出的佛教问题,扩张思维及研究,共同面对当代整体佛教的问题。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觉明法师称赞此次研讨会内容充实,而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推动人间佛教在国际间已有显著的成果,举办此类研讨会,对于两岸的佛教学术交流有相当的贡献,期待继续探讨佛教革新问题。

    新加坡佛学院顾伟康教授同时表示,如果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引领对大师智慧的描述和解析,那就是大师自己说的“一倡四合”——“合乎人性、合乎人心、合乎人和、合乎人道”,期待在未来的学术研讨中,可以秉承这样的宗旨来共同探讨佛教界的问题和发展。

    与会学者在研讨会上踊跃发问,认为此次会议内容探讨范围广,讨论的空间大,研讨交流反应热络,获益良多,尤其别开生面论题讨论方式,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与欢喜。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锽教授总结道,感谢来自各地的学者愿意贡献心力,从各自角度解读星云大师《佛法真义》,与大师一起面对佛教的种种问题,正本清源,让佛法的不二智慧,真实呈现给世人。最后,陈主任与与会学者向所有会务人员、义工菩萨及中大佛学硕士课程学生,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令此会议得以圆满顺利成功。

    菩萨在线 2020-01-20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