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炉峰禅寺甲辰年龙华法会即将隆重… (04-06)
 
 
阐释经典 | 传印长老:佛教的僧团组织

 

 

阐释经典 | 传印长老:佛教的僧团组织

 

编者按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20191126日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上强调,宗教教义教规阐释是管方向、管根本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各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研究与运用相贯通,坚持发挥宗教界主体作用与各方面大力支持相结合,做好教义教规阐释这篇大文章,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宗教思想体系,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本会网站和公众号将陆续刊载佛教界对教义教规进行时代阐释的文章或视频。

一、宗旨——精神
  (一)六和
  佛教教团,名曰“僧伽”(Sangha)。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和合”有事理之别。事和有六,即:身和同居,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理和一趣,即同证无为解脱——解脱和同证。
  (二)僧伽的八未曾有法
  《涅槃经》中以大海具有“八不可思议”譬喻涅槃之法。律藏(据《法数》谓为《五分律》)中以大海具有“八德”譬喻佛教之八法。经律所举大海八德大致相同而所譬各异。佛教之八法即僧伽的八未曾有法,举如次:
  1.“大海渐深,喻佛教渐制、渐教、渐学”——如大海渐渐深广,僧伽的修学日渐深广。
  2.“潮不过限,喻佛教弟子不敢越戒”——如海水不越岸限,佛弟子不破于戒。
  3.“不宿死尸,喻佛教有犯黜不容宿”——如大海不受死尸,僧伽中对犯根本戒者,不与共住。
  4.“百川会失本名,喻佛教杂姓出家,舍本姓称释子”——如众河川流入大海,河名俱失,出家入僧伽皆舍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统称沙门释子。
  5.“万流归无增减,喻佛教出家得涅槃无增减”——如海纳百川无有增减,僧伽趣入涅槃亦无增减。
  6.“出珍珠等宝,喻佛教四念处至八圣道法宝”——如大海出产珍珠等财宝,僧伽中有四念处、八圣道等教法、戒律的法财珍宝。
  7.“大身众生所住,喻佛教大人四果众住正法中”——如大海栖居鲲鲸,僧伽中有伟大的佛弟子和证圣果的人。
  8.“同一咸味,喻佛教若有入者同一解脱味”——如大海水同一咸味,僧伽同趣一味解脱,证无为法。
二、佛陀的弟子
  (一)出家弟子——五众
  1.比丘,此云乞士、破恶、怖魔。所谓乞士者,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上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下于众生乞食以资身命。所谓破恶者,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爱见即见思惑。所谓怖魔者,发心受戒,羯磨成就,三度震动魔宫。
  2.比丘尼。
  3.式叉摩那尼(学戒女),凡沙弥尼欲进具戒者,应与二年学戒。
  4.沙弥,此云息慈,息止世染而慈济众生;亦云勤策,勤修道法而策励三业。
  5.沙弥尼。
  (二)在家弟子——二众
  6.优婆塞。
  7.优婆夷。
  以上合称七众弟子。
三、比丘的修行生活
  (一)四依法
  四姓出家,同称释子。凡入僧团先求师——和尚,和尚为弟子求三衣及钵具,并请十师临坛为受具戒。出家后的基本生活为四依法。
  1.尽形寿常乞食(若得长利——施主布施之物曰长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若僧常食、檀越请食得受);
  2.尽形寿粪扫衣(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坏衣得受);
  3.尽形寿树下住(若得长利、若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得受);
  4.尽形寿腐烂药(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
  尽形寿,意为终生。佛制比丘须终生乞食、着粪扫衣等,是制止;若得长利等是开许。盖佛制四依法的要旨,在有利于弟子们修行圣道,而非为徒饰形式,所以有此先制止后开许之义。
  在四依法的前提下,比丘日常所持有的东西,规定为仅限六物:三衣、钵、具、漉水囊。
  (二)头陀行
  头陀是梵语,正云杜多,此译抖擞。有十二行。谓修此行能抖擞尘劳而成就道业。如摩诃迦叶尊者以头陀行著称。头陀的十二行是:(1)住阿兰若处,(2)常乞食,(3)次第乞食,(4)日一食,(5)节量食,(6)过中不饮浆,(7)着粪扫衣,(8)但三衣,(9)塚间坐,(10)树下宿,(11)露地坐,(12)但坐不卧。
四、现前僧伽和十方僧伽
  (一)现前僧伽
  以四比丘构成僧伽单位。于某处有四人以上比丘(尼)即可形成现前僧伽。这一处所叫作“界”,凡是来到界内的比丘,皆具有参加僧伽会议(羯磨)的义务。僧伽的会议叫作羯磨,主持会议的(执行主席)称羯磨师。凡在界内的比丘遇有僧伽会议,原则上皆须出席。特别是布萨(每月十五、三十日)、安居和选举僧执事等重大会议,规定须全员出席。若因事不能出席须委托别人代为请假,并表明服从僧伽会议决定,谓之“说欲”。
  自恣羯磨时,界内须有五名以上比丘方可进行。(自恣即安居完了后的解散式。这时,要总结检查安居三个月中,是否如律如法、有否违犯等,经自他发露后,互为忏悔;受忏比丘至少须有四人以上故。)
  具足戒羯磨(吸收新比丘入教团的僧伽会议),除边远地区,比丘稀少,佛垂方便允许有五比丘也可以举行具足戒羯磨以外,在通常情况下,须具十比丘方可,这就是坛上得戒十师。
  犯僧残罪,受忏时须二十人以上比丘。
  现前僧伽是佛教的一个基层单位,依戒律安住于日常生活中。对僧院、精舍等僧伽财产负有管理的责任,可以使用(利用),然而没有随意处分的权利,其所有权属于十方僧。
  (二)十方僧伽(招提僧)
  十方僧亦称招提僧或四方僧,这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普遍于十方三世的常住僧。从地域说,扩大为无限;从时间说,延续至永远。凡佛教寺院殿堂房舍,林园土地,器具施设等(除生活资料外)概属十方僧伽所有。
五、戒律
  僧团依戒律而安立,戒律是僧团共住的基础。亦犹各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大家共同遵守,才好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梵语波罗提木(亦作目)叉,译为:从解脱、随顺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处处解脱、别处处解脱、保解脱、保得解脱、最胜、无等学等。就是别别解脱过非的意思。如果持戒,便能够防止身口七支(行为方面)的一一过非,便能渐次解脱一切烦恼。
  《毗婆尸佛经》卷下说:“我今演说波罗提目叉……出家作沙门,远离于杀害,身口七支过。持此戒具足,发生大智慧,得佛清净身,世间无有上,出生无漏智,尽苦苦生死。”(《大正藏》第1卷,第158页上)《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说:“波罗提木叉者,名无等学。于诸光明,日光为王;于诸山中,须弥为最。一切世间学,波罗提木叉为最。如来出世,便有此法。若无佛出世,无有众生能竖立此法。身口意行诸恶业,佛以无等学而制。”(《大正藏》第24卷,第719页)
  《五分律》卷十八说:“波罗提木叉者,以此戒防护诸根,增长善法,最为初门,故名波罗提木叉。复次,数此戒法,分别名句,总名为波罗提木叉。”(《大正藏》第22卷,第122页上)所谓“数此戒法,分别名句”,就是指诵说戒律的篇聚,省检是否有所违犯的事情。也就是半月布萨,对照戒本律条,省察有犯无犯;如有所犯,即须就僧众中发露忏悔,俾使还复清净,以利进道。这便是说戒。
  《中阿含经》第三十六卷的《瞿默目犍连经》中述及,当佛灭后不久,阿难尊者对摩竭陀国大臣雨势说:“我等不依于人而依于法(这里专指戒法)。雨势,我等若依村邑游行,十五日说从解脱时,集坐一处,若有比丘知法(戒法)者,我等请彼比丘为我等说法。若彼众清净者,我等一切欢喜,奉行彼比丘所说。若彼众不清净者,随法所说,我等教作是。”(《大正藏》第1卷,第654页中)这就是说,诸比丘僧,佛在世时依佛为师;佛灭度后,依戒为师。制定半月诵戒之法,谓之“布萨”。
  佛制戒律包括止持和作持二种行相。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有五篇七聚,是止持,说戒等二十犍度是作持,兹不具述。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2020525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