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此栏目下没有新闻
  •  
     
    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篇团结花开六十年

     

    辉煌60

    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篇团结花开六十年


      6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

    但这60年,毫无疑问是民族大家庭意义非凡的60年。

    60年中,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新中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结出了艳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处处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

    60年来,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自下而上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人物。

    同时,随着不懈地在全社会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宣传教育,“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并肩奋斗、携手向前,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恢宏乐章。

    60年谱写的“三个离不开”之歌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吴登云。

    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献血,累计达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

     

     

    欢乐的各少数民族同胞。郭红松摄

     

    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多次获得各级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模范称号。多年过去,人们始终无法忘记这位始终如一、扎根边疆的人民医生,在今年为迎接新中国60华诞而举办的“双百”评选活动中,吴登云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列其中。

    60年里,一个又一个像吴登云这样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不断涌现。从1988年国务院第一次举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至今,共表彰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4993个。

    白克日·卡依尔,塔什店火电厂一位普通工人,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地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在各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北京最大的回民居住区——牛街,汇集了回、满、朝、维、汉等23个民族。1998年,11岁的汉族男孩荣超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父母双双下岗的家庭无力承担,他们含泪把孩子接出了无菌病房。牛街各族群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掀起了捐款救助荣超的热潮。在大家的帮助下,荣超顺利地接受了治疗,奇迹般的康复了。“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牛街救了我……”这个生病期间都不曾流过泪的孩子说起这些泣不成声。

    这是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60年风雨同舟,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已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60年探索的民族区域自治进程

    1947年内蒙古成立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至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6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表示。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出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新阶段。200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迈出重大步伐。同时,地方民族立法不断推进,目前,已建立的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4个,单行条例429个。

    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因为这个制度,我们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毛公宁说。

    60年来,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在国家的大力帮助下,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GDP1952年的57.89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年均增速8.4%。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324亿元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速10.1%

    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2008年的13170元。民族地区农牧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1978年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8元,2008年达到3389元。

    2007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3个多民族省的生产总值增加到25068.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15.3倍,年均增速为10.1%

    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60年铸就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20097月里的一天,在海拔3100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甘海子,和往常一样,上千名赴玉龙雪山游览的游客涌入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演出剧场。百名身披羊皮的演员喊着整齐的号子

    跳起了雄壮的马鞍舞,数十匹高头大马策马狂奔起来,见此场景,观众席中一下子发出了惊叹声……

     

    白族、纳西族姑娘喜插国旗。郭红松摄

     

    印象丽江演出以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天然背景,通过艺术手段集中展现了古老的东巴文化、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四百余名来自16个乡村、10余个民族质朴的演员,用他们的激情和浪漫,在粗犷豪放的呐喊中,一次次把这部被誉为荡涤灵魂的视觉和精神盛宴奉献给观众。面对观众热情的掌声,印象丽江谱写了一段民族团结进步的篇章。

    《印象丽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60年来,党和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利,保护少数民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民族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66处,布达拉宫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国务院公布的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有413项,占40.2%。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文化部公布的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传承人有393名,占26%,从2008年起享受中央财政每人每年8000元的传习活动资助。

    ——近年来,文化部分别设立了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就有热贡文化和羌族文化两个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了当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

    教育方面,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扶持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2008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数约为2199.5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133万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6.23%;普通中学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680万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8.45%;普通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约为107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0.36%

      2007年,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共70457所,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全国重点高校年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及民族班学生超过3万人;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的1万余所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或双语授课。

    亲历者感言

    ◆钟进文(裕固族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只有3000余人的裕固族依靠自己弥足珍贵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赢得了一个独立的民族身份。60年岁月,裕固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县城高楼林立,宽阔的街道商铺琳琅满目,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牧区牛羊满山,家家手机摩托,现代文明随处可见。近10余年,裕固族正在舍弃传统的游牧生活,告别世代为生的森林草原,实施规模空前的异地搬迁集中定居和城镇化建设工程。60年铸就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但是在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稳步进入现代民族行列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应该努力保持祖先遗留馈赠于我们的宝贵财富。

    ◆普艺(彝族  云南民族出版社美术摄影部主任)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云南省一个偏僻的县份——楚雄。从小生长在牟定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村庄约有三百户人家。我爷爷是村中的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彝族民间专门负责祭祀祈福的人。日子有所好转时已经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那时,我也因为要到楚雄上初中,离开了那个小村庄。一别就是二十余年。当我再次回去,是为了给父亲过80大寿。那天父亲高兴得很,穿上了多年没有穿过的彝族小褂,全村的人都赶来为父亲祝寿。乡亲们叫着我的彝族名字,高兴地告诉我,现在彝族的日子都好过了,村子里已经有二十多家人买了小轿车,家家都安了卫星电视,连接县城的柏油马路也修通了,日子过得比蜜甜,再也不会被别人欺负了。入夜,从外乡请来的表演队通宵达旦地在广场上表演,跳彝族最钟爱的“三跺脚”,唱彝家最纯正的调子。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了三天。

    ◆何玉芳(赫哲族第一位女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赫哲族是我国黑龙江独有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赫哲族只有300多人口,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刻木结绳记事。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国家对赫哲族各项民族教育政策的积极落实,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高等院校实行的降分录取赫哲族考生的政策,使赫哲族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名列全国少数民族前列。作为赫哲族第一位女博士,我更是民族教育政策的受益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又好又快发展民族教育,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才能更好更有力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国运昌盛,民族兴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赫哲人走出村庄,奔赴祖国大江南北,为小康社会建设作贡献。每当身在北京的赫哲族欢度自己的“乌日贡”节日时,都是高朋满座,来自各行各业的汉族和其他20多个兄弟民族在一起欢聚一堂,同歌改革开放后的美好生活,共舞兄弟间亲如手足的民族团结之花。

     

    宗教和谐促发展

    ■郭艾

    我国宗教历史悠长,丰富多彩,既有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如公元二世纪形成的道教;也有从国外传入的宗教,如公元一世纪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公元七世纪从阿
    拉伯传入的伊斯兰教,近代从欧洲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等。

    这些宗教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并和整个社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教文化体系活跃在华夏大地上,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导支持下,宗教制度逐步趋于完善,中国宗教大步迈开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步伐。60年来,宗教界人士在充分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对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写进宪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等,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宪法和法律保障。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通则》、《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都从不同角度对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作了具体规定。

    我国宗教的地位不断提高,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中,都有宗教界人士作为代表和委员参与国事、参政议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就有宗教界委员65人。

    各宗教的全国和地方性宗教团体,能够按照各自章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信教群众可以按照宗教习俗过宗教活动。国家还加大了对宗教团体的支持力度。仅2003年以来,国家财政就投入7个多亿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全国性宗教团体和部分宗教院校改善办公办学条件。

      当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人心,尊重公民信仰自由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心情舒畅,充分享受着信仰自由的权利。

    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宗教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得到了平稳的发展,中国宗教积极服务社会。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宗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

    各宗教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维护稳定。

    ——各宗教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夯实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如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天主教推动民主办教、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藏传佛教进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伊斯兰教“解经”、道教界积极倡导道风建设等。

    ——2007年,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还联名发出了建设和谐宗教、和谐寺观教堂的倡议,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各宗教积极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赈灾扶贫、环境保护、捐资助学、养老抚孤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005年印度洋海啸后,佛教界举行“海峡两岸百寺千僧、捐款千万救苦救难”消灾祈福万人大法会,迅速募集1200多万元善款援助灾区,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在很短时间内就募集了2亿多资金和物资,支援抗震救灾。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基础上的对外交流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处理宗教方面对外关系的重要原则。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同时,我国宗教界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宗教组织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和谐。尤其是近年来组织的一系列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大大增进了我国宗教界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宗教界的交流,增进了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宗教的崭新面貌。

    ——1994年以来,先后组织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赴泰国、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供奉。

    ——从1995年开始,中日韩定期召开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巩固三国佛教界的“黄金纽带”关系。

    ——2004年以来,“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团”赴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6 年和2007,“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先后赴美国、德国举办,美、德社会对中国的基督教有了全新的客观认识。

    2006年,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杭州和舟山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宗教大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093月,以“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和台湾成功举办,实现了跨海峡举办世界会议的伟大创举,也为世界佛教界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

    ——2007年,陕西西安和香港共同举办了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论坛以道德经为题材,以“和谐”理念为核心,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2007年至2008年,历史上首部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香港地区及韩国进行访问演出,赢得各届高度赞誉,感动了无数到场观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穆斯林朝觐活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1955年开始组织穆斯林赴沙特朝觐。1985年以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统一组织的朝觐穆斯林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有约10万人参加了朝觐活动。2008年当年,有11996人参加了朝觐活动。

    此外,我国每年还接待许多境外宗教组织和宗教界人士来访,使他们亲眼看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现状。目前,我国各宗教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友好联系和交往。

    这些宗教交流活动,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宗教的良好形象,有效服务了国家工作大局。

     

    西藏布达拉宫。赵洪波摄

     

    1997年宗教白皮书发表以来我国宗教发展情况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信教人数呈平稳增长
    态势。宗教活动场所共约13万处,比1997年增长约5万所。宗教教职人员约36万人,1997年增长6万人,宗教团体5500多个,宗教院校110余所。

    ●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年历史。1997年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现有2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1997年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现有近3000座,增长了近一倍。现有乾道、坤道5万余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1997年,有穆斯林约1800万,目前,已达2100万,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增长而平稳增长。1997年有清真寺3万余座,现有3.5万座。

    ●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纪起传入中国。1997年教徒人数约400万,现有教徒530万。1997年有教堂、会所4600余座,现有6000余座。

    ●基督教(新教)1807年传入中国。1997年教徒人数约1000万人,目前中国基督教徒约1600万人。基督教教牧人员1997年有1.8万余人,现有3.7万余人。

    此外,中国政府还不断加大对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向宗教界提供寺观教堂维修款每年300万—500万,从1997年开始提高到每年约1000万,从2006年开始,提高到每年1500万。自2003年起,政府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教的7个全国性宗教团体办公会所和6所宗教院校校舍建设给予支持并提供优惠政策,在11个建设项目中,国家资助经费超过7亿元人民币,全国性宗教团体的办公条件和宗教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来源:光明网2009-09-11 作者:殷泓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