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市民宗界人士国庆六十周年座谈会的发言
绍兴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释净芳
(2009年9 月 24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今天,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盛世盛事,党恩浩大,因缘难得,深感荣幸。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广大佛教徒,终于可以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振兴佛教事业,真正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理想。
回顾建国60年,我国的佛教事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初创阶段。在虚云老和尚、喜饶嘉措大师、圆瑛长老、赵朴初大居士等倡议下,中国佛教协会于1953年成立,从而改变了佛教界群龙无首的局面,“人间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佛教四众弟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经济生活得到改善,佛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
二是艰难阶段。“文革”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众多寺庙庵堂遭毁,广大佛教信众失去信仰自由,中国佛教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三是振兴阶段。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通过拨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佛教事业进入了全面恢复时期,道风、教制、人才、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四是发展阶段。从1993年至现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这给佛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2006年和今年,第一、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相继在浙江杭州、普陀山和江苏无锡、台湾台北举行,盛况空前,世界瞩目,以“和谐”为主旨的中国佛教,与世界各国佛教日益融合,友好交往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
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绍兴市的佛教事业也经历了由衰而盛、日益兴旺的过程。1983年4月,新昌大佛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92年3月,绍兴市佛教协会正式成立,佛教事业逐步走向振兴。以我所在的绍兴炉峰禅寺为例,建寺虽有1500多年,但时有兴废,至文革结束,仅剩数间草舍。1989年以来,仰赖党和政府的关怀,海内外信众的热心支持,古刹重光,区域从北麓渐升峰顶,绵长四里,地广百亩,新建六殿、七楼、六亭、一塔,建筑面积达二万平方米;现有常住僧众近50单,工作人员80余位,年接待香游客50万人次,成为集佛教文化与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越中胜地。
全市佛教建设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新昌大佛寺陆续新建了弥勒山、般若谷、卧佛岩、栖光净院等,整体开发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佛教旅游景区。绍兴市区的戒珠寺、龙华寺、法印寺,绍兴县的安康寺,诸暨五泄禅寺、嵊州大明寺、上虞普净寺、新昌南岩寺等精心修葺、面貌一新;又有绍兴平阳寺、大香林寂静寺、石佛寺等再次扩建,嵊州明觉寺等重建,屡有盛举。目前,全市有佛教场所238处,登记在册僧尼564人,三皈依信徒2万余人。护持佛教有地,传道弘法有所,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给佛教事业带来了勃勃的生机。6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国家繁荣昌盛,佛教才能兴旺发达,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佛教与社会紧密相连,弘法利生,服务民众,既是佛祖教诲,更是佛教的社会责任。佛教事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佛教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饮水思源,理应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当前,全市各地佛教寺院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和谐宗教场所”活动,在致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关心社会,奉献爱心。近年来,本会每年组织市直佛教界四众弟子分别在炉峰禅寺、法印寺、龙华寺等开放寺院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印尼苏门答腊大海啸、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北京奥运会召开、祖国60华诞之际,本会组织有关寺院举行各种形式的祈福法会。同时,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修桥铺路等慈善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有益社会、有益民众的事业,我们将长期做下去。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机与变革的时代。新时代呼唤着佛教要有所创新,和谐社会呼唤着佛教要有所作为,弘法利生的共同追求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大力弘扬古越文化和佛教文化,进一步联系和团结广大信教群众,为绍兴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伏愿三宝加被,世界和平,祖国和谐,社会和睦,人际和顺,家庭和乐,人心和善。
祝各位双节欢度,吉祥如意,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