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恩浩荡古刹重兴 爱国爱教同心同行
——纪念炉峰禅寺正式对外开放30周年
回首往昔,艰难困苦,岁月峥嵘,成就辉煌;
展望未来,风雨无阻,日新月异,征程壮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吉庆之年,也是炉峰禅寺古刹重兴的第30个年头,因缘殊胜,很不平凡。
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同样道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没有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没有佛教事业的健康传承,更没有我们炉峰禅寺的今天!
改革开放开启新时期,我国佛教事业逐步走上复兴之路;跨入新世纪,进入新时代,佛教事业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取得新成就,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佛教事业正沿着中国化方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国家兴则佛教兴,炉峰禅寺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产物,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社会安定和谐密不可分。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追今抚昔,我心潮澎湃,犹如滔滔长江之水,久久不能平息。
炉峰禅寺以山得名,又称南天竺,向为观音道场,以“越中佛国、天竺圣境”闻名遐迩。
会稽山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香炉峰为诸峰之一,亦是古城南郊入目第一高峰,顶巅巨石突兀,仅数十米见方,形似带盖的香炉,“香炉峰”之名由此而来。每逢云雨天气,薄雾迷朦,祥霭缭绕,若炉生烟,氤氲不绝,“炉峰烟雨”被列入越中十二胜景,与清末民初的禹陵庙会、炉峰香市相得益彰。
史载,香炉峰为“浙东唐诗之路”进入会稽山之要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登攀炉峰,观览胜景,留下众多名诗佳句,唐代白居易诗咏“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南宋王十朋赋赞“香炉自烟、天柱可梯”,神来之笔,至今脍炙人口。
南朝•宋(420-479)年间,香炉峰已建有天柱山寺,时名天柱精舍,僧慧静住寺弘法多年,并著《文翰集》10卷行世。文载,僧法慧“持律甚严,隐禹穴天柱峰,诵法华经,足不履人间者三十年”。唐代诗僧灵澈晚年驻锡天柱寺,后卒于山中。时香炉峰尚有观峰观音殿等遗址。
历史上,香炉峰寺院屡遭废圮,常有兴替。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观音像,始称南天竺;明代,一度为比丘尼修持场所;清光绪七年(1881),寺宇重建。民国三十年(1941),日军侵占绍兴,在香炉峰修建工事,寺院遭废。抗战胜利后,寺宇渐次重建,寺务一度由云门显圣寺管辖,乡贤蔡元培曾有“慈云广被”题额(惜佚)。上世纪60年代初,香炉峰顶尚有殿宇、僧舍十数间,至“文革”结束,寺毁僧无,几成平地。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政通人和,河清海晏。1984年开始,香炉峰周边村民自发集资,修殿塑像,供奉香火,续有信众出钱出力,辟山修路,渐成气候。1989年,新加坡侨胞徐春荣居士等筹集巨资,发起重修“南天竺”,海内外善男信女踊跃参与,共襄盛举。1991年伊始,时任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为“炉峰禅寺”题额赐名;同年1月14日,绍兴市人民政府行文批准炉峰禅寺为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开山之初,炉峰禅寺以“慈悲感恩、弘法人间、传承精华、文化兴寺、生态清净、和谐发展”为宗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着力弘扬佛教文化,深入开展慈善事业,沿着中国化方向,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佛教发展的特色之路。
历经30年艰苦奋斗,炉峰禅寺自山麓至峰顶,鸠工庀材,规范建设,殿宇整肃,设施俱全,地广百亩,绵亘数里,国土庄严,气势宏伟,深具禅宗特色,尽显山寺风光。全山现有一个分院(戒珠讲寺),五个分院(长寿寺、万福寺、半搁寺、广福寺、钟山寺)和一个直属的社团组织(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常住僧众超百,职工200余人,年接待香游客百万人次。
古刹重兴三十年,而立之时意更真。炉峰禅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的山巅小寺,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丛林名刹;我本人亦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佛教徒,成为市佛教协会会长和炉峰禅寺等寺院的负责人。我最大的体会,离不开五个“持”字:一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二是诸佛菩萨的加持,三是佛教僧宝的住持,四是檀越信众的护持,五是纯正道风的修持。我深知,没有这五个“持”,则一事无成,万般皆空。
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给了我施展才能、服务社会的机会,没有党和政府的培养教育,我什么都不是。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之际,我衷心祝福党,更感恩党。
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推进宗教中国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和政府同心同行,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凝聚更多的信教群众,团结更多的爱心人士,共同唱响“助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爱国主义主题,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全国上下百舸争流、逐梦前行的大潮流中,正信的佛门弟子,一定要与时俱进,与党和政府同心同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感恩之心,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服务大众!
净 芳
2021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