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荃湾西方寺举行天台正宗传法大典
2009年10月2日,香港荃湾西方寺隆重举行了传法大典,由天台正宗第四十五代永惺长老传授天台大法。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陕西省宝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宝鸡金顶寺住持明舒法师等五人接法,为天台第四十六代传人。
天台系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从谛闲大师、倓虚大师传至永惺长老,这是天台宗在当代最为殊胜的一脉传承。
香港是一个充溢着浓郁商业气息的地方,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又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也正因为如此,香港以他独特的迷人风采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此地,或经商、或观光。作为世界三大教派之一的佛教,就在这尘世的喧嚣中,以一种看似静默却非常执着的方式,向世人传递自己的声音。
提起香港的寺庙,外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宝莲禅寺,而当地的信众更多地会提到西方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宝莲禅寺属于香港的旅游胜地,而西方寺则是以"成为香港重要的净宗道场"为已任。在香港回归大陆十周年之际,西方寺举办了新老方丈交接典礼,借此机缘,我们来到了西方寺。
西方寺坐落在香港荃湾的老围村,由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惺长老创建于1970年,并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如今的西方寺背靠大帽山,前面是三叠潭,塔楼外观檐篷飞峭、庄严雄伟,庙堂内饰是古朴典雅的壁画。寺庙的整体格调宜古宜今,被称为宗教与艺术结合的精华。
永惺长老是西方寺的首任方丈,当初,为了寺庙的建设,永惺长老启用了所有的筹备善款方式,比如粤曲、卖饼、斋宴等等。如今,永惺长老不仅弘扬佛法,还将捐资助学、济贫养老作为伴随自己终生的义务。
永惺长老祖籍辽宁,十二岁出家,一九四八年来到香港,生性敦厚、悲悯仁慈,许多信徒之所以来到西方寺就是受到他的感召。
在繁杂的现实社会,有些人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或家庭出现问题,以及子女们的叛逆等问题,无法找到一个自己倾吐心声的对象,也无人安抚其心灵的痛苦和彷徨。因而寺院成为他们的精神港湾和心灵的皈依处。而寺中法师往往是他们的朋友、倾诉的对象,更是他们的心灵辅导老师。
听着这红尘妙韵、俗世梵音,再看看信徒们虔诚的表情,可以想见他们内心的淡定平和。
中国的佛教宗派属于净土宗,因为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而得名,净土宗又称莲宗,源于古印度。在古印度,盛行"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世界,超越到净土世界。 净土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所以从中唐开始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相融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现在的西方寺每月都会举行弥陀佛七,提倡念佛,推行净土思想,常年定期的诸佛菩萨圣诞法会、水陆法会等等,从不间断,弘法活动之频繁,在香港各道场中名列前茅,被誉为全港重要的净宗道场之一。
打七,是佛教的特殊修行方法,也就是说,在七天之内佛门弟子及信众要集中修行。这种集中修行的内容,主要有两类:净坐和念佛,"佛七"主要是念佛。打七的目的,是在七天的密集训练中,使参与者获得较佳的修行成果。"留得福德给后人修"是佛教前辈对永惺长老的点化,他认为人老了就一定要退位,从事国家工作如此,从事宗教事务也理应如此。就在西方寺的建设和布道活动较为稳定之后,永惺长老决定将寺中方丈职位传给年轻有德的宽运法师。
佛教历史悠久,教理精密,自创立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说每一时代与每一区域的文化思想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使佛教的教义和形式起了若干变化,但是佛门僧侣以佛陀的慈悲和智慧来启发、引导社会的进步及道德的感化,是没有改变的。所以,在西方寺除了在寺中布道,还要向四方弘法。
当前,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合重建,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宗教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中国政府适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倡议,同时也将各界宗教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自由进一步充分化。
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是家庭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宗教在这些和谐成分的构建进程中有着自身优势。
信仰往往表现为一个人内在的、对自我要求的一种定力。有过信仰经验的人都知道,信仰要求信徒思考自己的过错,然后重新做人。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永续的行路过程,在信仰中,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形式的精神力量,从而帮助自己随时随地重新出发。
西方寺位於荃湾老团村大帽山南麓,西傍三叠潭,群山环抱之中,溪水长流,绿叶成阴,景致如书。
西方寺是永惺法师为宝现其弘愿而建的净宗道埸。
占地十二万平方英尺的西方寺1962年购地,1970年兴建,1973年落成。仿中国宫殿式建筑,楼高二层,顶盖黄色琉璃瓦,巍峨雄伟,壮严壮丽。上层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左右辅以文殊和普贤菩萨,最左供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皆名家木刻,外配以飞檐雕花精致佛龛。殿内墙壁镶嵌大理石,刻龙天花板,雕梁书栋,琳琅满目,瑰丽堂皇。两侧供十八罗汉石拓圣像,栩栩如生;又供奉明朝古观音菩萨,造像精美,为中国最大型搪瓷观音像,甚为稀有。楼下弥勒殿,供奉大肚弥勒菩萨,法相壮严,慈心广大,笑口常开。
1974年,再在大雄宝殿之后增建成一幢两面三刀层高殿,楼上为地藏殿,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设祖先堂;楼下为海会塔。殿堂於1995年完成,举行隆重开光仪式,莅临观礼嘉兵及拈香礼佛善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后期又於大雄宝殿左右方先后完成讲经堂、五观堂、佛学院、齐堂、宿舍、荷花池等建筑,更添光彩。置身其中,物我两忘,麈劳顿息。永惺法师除常领众於此举行各种经忏法外,曾竭尽心力地招募各地僧伽学员,创办菩提佛学院於寺中,培养僧才。
为进一步扩展西方寺的弘法功能,1991年后复增建图书馆,古今佛学典籍齐备,供游客及邻近市民阅读;亦有佛教书籍免费结缘,令市民及游客增加对佛教的认识,领悟佛法真谛。为增添佛寺胜景,年前於寺后添建一座楼高九层之万佛宝塔,每层供奉佛像各异,而塔内之空间,将成为佛教文物馆,陈列该寺长期搜集珍藏的不同朝代的佛像文物、法器、经卷及历代高僧墨宝,以此作为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推广。顶层供养佛陀舍利,以便信众瞻礼。
由於寺院法务发展需要,来往僧俗日渐增多,原有建筑规模已不敷应用,故於1999年初,进行重建,预料两年后落成。届时雄伟的佛寺与壮严的佛塔,互相辉映,成为清闵人心体验性灵归宿的圣地。这里将开放给社会人士游览观赏,礼拜随喜,为本港增添一处游览胜地,诚佛教界中之一盛事。
来源:2010/01/12 佛教天地/佛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