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炉峰禅寺甲辰年龙华法会即将隆重… (04-06)
 
 
“南朝佛教学派与佛教中国化”主旨论坛在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

 

“南朝佛教学派与佛教中国化”

主旨论坛在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

 

7月3日,第五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尼众佛学院开幕。开幕式后的主旨论坛,由江苏尼众佛学院副院长董群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学者轮流分享在不同视角下深入研究的学术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文良以“诞法师”为切入点,研究历史上的“诞法师”与中国佛教顿渐观念的嬗变间的关系。

张文良教授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对“诞法师”其人作考辨,同时分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顿渐二教判的内涵。刘虬和南齐慧诞的二教判,是根据《华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经典自身的属性而判别顿渐和了义与非了义,而法藏、慧苑、澄观所引述的判教则强调众生的顿机与渐机的不同。

在南齐的顿渐二教判中,《涅槃经》被视为“了义教”而处于中心地位,相对而言,《华严经》和《法华经》都被视为“不了义教”,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吉藏从中观空性的立场出发,对这种判教说进行了批判,解构了《华严经》和《涅槃经》的神圣性,将大乘经典视为价值上平等的经典,为隋唐宗派佛教的判教说的出现做了理论准备。

顿渐二教判内涵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华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在中国佛教界地位的消长,也显示出“顿教”观念的深刻变化。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亦平依托于“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三教并立的视域下探讨南朝佛教的兴盛及其文化影响。

她指出中国佛教的发展在南北朝时趋于兴盛,建康作为南朝的京城,政治意识形态和多元宗教文化在此汇聚碰撞,为南朝佛教在儒佛道三教并立中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社会环境。南朝帝王出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往往以儒学为主导而崇佛尚道。佛教日益兴盛,与儒、道二教在理论上的争论也更多地得到展开,尤其是佛道之争更趋激烈,这些争论既加深了三教之间的相互冲突、交融与互鉴,又因所持观点之间有着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复杂关系,出现了三教殊途同归论、三教质同末异论和三教均善均圣论等三教观,透过这些不同的三教观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南朝佛教在三教并立中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南朝佛教发展至梁武帝时达到了全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当时佛寺盛况的一种生动描写。关于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的内容在第四届南朝佛教与金陵研讨会中做过更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

孙亦平教授认为在新时代的今天,以南朝佛教为主题来研究佛教中国化时,南朝佛教在三教并立中所产生的文化影响的意义与价值是值得深入进行研究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则以印度笈多王朝出现的中期大乘佛典《楞伽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菩提达摩选择《楞伽经》金陵译本的原因。

黄夏年教授从印度的历史背景出发,说明印度有不同地方特点的文化,反映在佛教界内则是呈现了不同的地方特点佛教。《楞伽经》的理论特点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所谓如来心地,即是世界万物皆为“自心所见”“自心所现”是“自内证”, 是为“三界唯心” ,真妄、生灭、平等相的根源。

达摩自天竺而来中国,却传授译为华文的四卷《楞伽经》,这引起佛学研究者的注意。黄夏年教授指出当代学者认为达摩传授《楞伽经》并非随机选择,而是基于印度地域文化传承、中国译本地域性、译本质量等原因。

在南朝佛学气氛覆盖下,求那跋陀罗丰富学识和慧观中国文学素养的强强联合,使《楞伽经》成为众多译本中的精品。《楞伽经》突显 “上承魏晋以来之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基础原是北方地区的学术中坚。当时南朝社会的佛教僧人热衷义理的研究,陷入了道安法师说的“五失本”的陷阱,而佛教修学最基本的摄心定学,却没有被推广到社会,而是由北方地区的佛教徒来完成这一任务。

最终《楞伽经》的金陵译本代表了当时中外佛教学术强强联合的最高水平,故达摩选择此经作为禅宗的根本经典。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聚焦于竺道生的涅槃佛性思想,探讨这一思想的中国特色、历史贡献及影响。

洪修平教授的分享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对南朝涅槃学派和竺道生涅槃佛性思想的研究和论述:

一是围绕南朝佛教与涅槃学派,对《涅槃经》的翻译和中土涅槃学的兴起及相关争论和主要特色进行了概述。

二是对竺道生会通般若性空之学的涅槃佛性思想做探讨说明,重点分析了他的“众生皆有佛性”和“顿悟即得成佛”两个主要观点及其中国化特色。

三是论说了竺道生的涅槃佛性思想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及影响,洪修平认为竺道生在晋宋之际中国佛学重心由般若“真空”转向涅槃“妙有”的思想学说演进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竺道生对般若学和佛性论的会通以及他在此基础上提倡的顿悟说,既开中国佛学以佛性论为主流的发展之先河,也为中国禅宗特别是惠能南宗禅学思想的出现铺平道路,并对惠能南宗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和顿悟成佛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隆相法师的分享则紧扣本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介绍了南朝佛教学派的融合发展,说明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必要性。

首先从外部来看,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传统的儒道思想产生碰撞,在这种碰撞过程中,佛教适应了中国文化,从而更加壮大;再从佛教内部来看,南朝时期文学、寺庙建筑、佛教造像、绘画等影响巨大,佛教学派林立,学派之间并非完全统一,也存在摩擦和分歧,这些“不同”让佛教思想产生交流,演讲是当时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佛教思想在交流中不断精进、日益完善。这些碰撞交流给佛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使佛教在动荡的南朝社会中得以存活并传承发展。

现在的佛教中国化也需要交流,需要走出去与其他宗教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多维交流。国家提倡的“三支队伍”建设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机遇,深入挖掘过去获取的意识、文化,守正创新适应社会发展。

在与会专家学者的探讨与诠释下,为大众了解“南朝佛教学派与佛教中国化”的主题提供了多维视角,有利于开展佛教院校和佛教青年交流、促进佛教经典研习和教理阐释、推动青年学僧成长成才,让佛教中国化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大菩文化 2023-07-03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