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炉峰 慈联天下 绍兴佛教 佛界要闻
    · 炉峰禅寺2026年香花年卡发售公告 (11-20)
 
 
“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临济祖庭河北正定临济寺举办

 

“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在临济祖庭河北正定临济寺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指导、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和正定临济寺承办、河北省生活禅文化公益基金会和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协办的“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11月8日至9日在临济祖庭正定临济寺召开。

唐大中八年,义玄禅师参学归乡,寻抵正定县,驻锡临济寺,在此广接四方徒众,大扬“棒喝”宗风。渐渐声名远播,门庭繁荣,后世以寺名宗,谓临济宗。临济寺遂成义玄禅师根本道场、临济宗发祥源头和祖庭。临济寺自东魏兴和二年建寺以来,逐步成为禅门重镇。本次研讨会以 “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 为主题,择此胜地举办,更显意义深远。

千年祖庭,赓续文脉;时代命题,汇聚贤才。会议聚焦临济宗的思想与历史、临济禅文化、正定临济寺、临济禅与佛教中国化、临济禅的国际影响等核心议题;设置主旨演讲、论文发表、评议讨论等多个环节,旨在厘清临济禅文化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挖掘其时代价值,推动临济禅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颂主持开幕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张祎娜,河北省委统战部派驻省佛协秘书长邵云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法师,河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明月法师,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石家庄市佛教协会会长、正定临济寺住持慧憨法师以及市、县相关部门人员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颂主持。

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委托,张祎娜代为宣读致辞

徐绍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自2021年起,联合中国佛教协会等各单位,连续举办四届“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经验”研讨会,成果丰硕。此次选择在临济祖庭临济寺举办研讨会,深入挖掘临济禅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对于新时代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明海法师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致辞

明海法师提到,临济祖庭临济寺自1983年国务院发文开放以来,经过各方努力,承蒙各级党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从之前仅有一塔的废墟变为殿堂庄严、法事有序、游人香客如织的清净佛地,在传承文化、对外交流、服务群众、公益慈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借此机会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向推动此变化的领导、法师、学者、信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感恩和由衷的赞叹;并指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组织推动对临济禅文化的挖掘研究。

慧憨法师代表正定临济寺致辞

慧憨法师代表正定临济寺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他介绍,义玄禅师不说玄妙的形上学,只以“四喝”打断学人的颠倒妄想;不立复杂的仪轨,只强调“立处皆真”。因此,临济宗的诞生与发展,本身便是佛教中国化最为鲜活的注脚,它既保持了佛教的根本教义,又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临济宗祖庭,临济寺始终以“守护祖德、弘传正法”为根本。本次研讨会是临济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让古老的禅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紧密围绕“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六位学者依次发言。他们凭借扎实的文献考据与深层的理论思辨,为理解临济禅的历史脉络与思想内涵拓展出丰富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张风雷主持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洪修平以《由“心”到“人”:临济禅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佛教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解脱问题,而解脱本质上是心的解脱。由突出心到关注人,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世界性贡献。在这方面,临济禅堪称典范,它充分肯定每个人真实生活的意义,强调人心即佛性,人就是佛,这使得中国佛教能够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并在现实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喻静以《从禅境到浮屠:临济禅文化与正定四塔形制源流钩沉》为题发表演讲。她对临济禅初创时期的地缘文化背景与正定古城内现存四座佛塔的建造历程、形制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多民族佛教艺术交流融合的视角,阐释了临济禅文化和正定佛教艺术在推动佛教中国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文良以《临济义玄的“无位真人”与唐代如来藏思想的展开》为题发表演讲。禅宗研究史上,历来视“无位真人”说为体现临济禅宗思想和禅理念的核心论题。不过,如何正确理解《临济录》中的“无位真人”说?其思想到底来自何处?仍是临济禅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由此,他从唐代如来藏思想展开的视角出发,重新考察阐释临济义玄“无位真人”说,带来了认识临济禅的思想内涵和特质的新见解。

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龚隽以《中古佛教史上的禅律之诤:以唐代禅为例》为题发表演讲。他聚焦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禅律相诤现象,以唐代禅为中心,从唐代禅律相诤历史、禅门不同派系有关律学观念心学化进程、唐代禅的律学观与《维摩经》的关系的讨论中,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禅门对佛教戒律的独特解读。

河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明月法师以《<临济录>的大乘佛教思想研究:以自觉觉他为根本的教化》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临济录》为义玄禅师言行录,是禅宗思想集大成之作,彰显着自觉觉他、自行化他的大乘佛教根本主旨。在他层层递进的文本分析中,《临济录》蕴含的丰富的大乘佛教哲学思想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文明以《野翁慧晓派与临济宗断桥系在明清时期的流传》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宋元时期,断桥妙论系是与雪岩祖钦系并立的临济宗杨岐派的两大派系,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式微,仅存野翁慧晓一支在明清时期仍然流行,他对此派系的主要人物、法脉传承等进行系统梳理,展现了临济宗派传承中的兴衰变化。

主旨演讲后,设论文发表环节,分两大会场,六个小组进行。共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佛学院、河北省佛教协会等高校、科研院所、佛教院校以及佛教团体的专家学者撰写的论文30余篇。

与会者皆为哲学、宗教、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硕学鸿儒和先锋才俊,学养深厚,视野交融,既为这场禅学论道奠定了坚实的研究根基,亦使这座千年古邑、临济祖庭,迎来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的思想碰撞。

闭幕式

张风雷教授、张文良教授代表全体与会学者作学术总结。张风雷总结指出临济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代表,它的形式内容、修行方式以及宗派制度,都体现了典型的中国色彩。他进一步指出,临济宗作为禅宗之一,在后来的禅宗发展中几乎冠绝天下,因此对临济宗的研究意义重大。他深感荣幸作此总结,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这么多主题集中、内容丰富的论文,涵盖对临济宗的历史、文献、思想甚至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使他收获非常之大。

张文良教授赞叹后生可畏,年轻学者在禅宗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开拓。他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一直思考要怎么研究禅宗。过往形容禅宗研究,有种说法为“看塔、绕塔,不登塔”,意思是远远看一看,不深入到意中。但此次研讨,诸多学者却是“看塔、绕塔,也登塔”,对禅宗的研究非常深入,提供了很多的启迪。

明月法师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致答谢辞。他表示,本次盛会汇聚了全国众多潜心研究临济禅学、关心支持佛教中国化实践的专家学者与大德法师,共同探讨临济禅学的深邃智慧及其在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河北省佛教协会将继续携手各方,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包括临济禅文化在内的优秀佛教文化资源,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慧憨法师代表正定临济寺致答谢辞。他表示有幸承办此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深感因缘殊胜,责任重大。诸位对临济禅法的尊重与钻研,对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关切与思考,对临济寺是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临济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更坚定地践行佛教中国化方向,让祖庭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僧众与信众、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昔有祖师“棒喝”破迷,今有贤达“论道”传薪。与会同仁继往开来,怀着深化研究的热忱与展望,共同见证本次研讨活动圆满落幕。

研讨会闭幕后,与会学者移步至正定临济寺考察。这座千年祖庭、禅风渊薮,坐落于古城东南,初名临济院。自义玄禅师于此创宗立派,临济寺历经唐宋烽烟、明清修葺,在朝代更迭与岁月流转中,已走过千年沧桑历程。

学者们沿山门殿、澄灵塔、有明禅师纪念馆等依次开展考察。大家瞻望祖庭规制,见证古刹新貌,开展对话交流,在实景实迹中深化了对临济一脉的禅法源流、精神传承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澄灵塔是义玄禅师衣钵塔。其为八角九层密檐实心砖塔,高30.47米,“机锋四出,八面玲珑”,被古建专家梁思成誉为“塔中上品”。

临济四十五世有明常理禅师,为中兴临济祖庭首任方丈。其率僧俗两众,振兴临济寺,使其从残塔断壁到蜚声中外,所做功绩彪炳禅史。

随后,学者们转往隆兴寺继续考察。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初名龙藏寺,康熙四十九年获御赐“隆兴寺”匾额并沿用至今。作为1963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诸多珍贵文物,如宋代建筑摩尼殿、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享有“楷书之祖”之誉的龙藏寺碑等。学者们走访主要殿阁,驻足观鉴,进一步拓展了研讨会的学术视野。

此次双寺考察,既以实地实证圆满此次学术研讨,更将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从书斋引向鲜活的历史现场,推动后续探索更接地气、更富生机,更具穿透历史的深度与说服力。

来源:大菩文化 2025-11-11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