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文化 炉峰诗文 匾额书画 摩崖石刻 风情史迹
石屋塔院

炉峰之阴有奇石。因石而构筑出石屋、塔院和石佛造像,炉峰西麓,遂成一处佛教胜域。

香炉峰西麓有一条二里长的峡谷,当地人称为大岙。陶溪从谷底曲转流出,一条鹅卵石路蜿蜒伸向石屋山深处。沿石径前行,但见钳形的山谷,草木蒙其上,若云兴霞蔚。翠绿色的静谷,没有市井的喧嚣,没有缭乱的杂色,形成一个超逸尘外的清幽世界。怪不得代有文人、名僧来此构书院、建庙宇。

谷口北侧山头为炉峰余势,俗称塔院山。山壁间曾有石龙首,一股清流从龙嘴喷吐而出,下承一口4见方的水池,名龙湫潭。现今龙首不复得见,唯一泓泉水仍汩汩不绝,从山壁间流出。大约因有这支水脉,近旁旧有一座寺院,名塔院。有殿宇三楹,供奉观音、弥勒等佛像。其下坡地建有十间楼屋和十间与之相并的平屋,供僧人、香客住宿之用。当地人称它为十间楼下 

塔院以南的陶溪畔有童子庵,可与呼应,至今尚存残垣数堵。

塔院山隔一小溪而东为石屋山。南坡崖壁上,由西向东排列着四龛七尊石佛造像。相传明代有一批高僧荟集在此讲经,延聘能工巧匠开窟雕像,数十年乃成。虽经五百年的沧桑,造像依旧。西一龛三尊,皆端坐莲座,神态安详,形若讲经。佛高1.2,座高0.5,此为三世如不佛坐像。佛像两侧有不必远求;知此即灵对联一副。上方各有铭文,为药师如来释迦慈父无量寿佛

以东隔数米又一龛二尊,为观音立像。高1.6,净足而立,微笑慈祥,体型丰满,神态静娴,两手各执佛珠和莲瓣如意仗。像左角有祥云,云上栖衔环仙鹤,佛龛两边原有联语,已模糊难辨。龛顶铭文为慈悲喜舍四字,行书,字高20厘米,宽15厘米。造像富有明净流丽、典雅圣洁的美感。

东偏南一小龛一尊,为弥勒佛坐像。佛像两耳垂肩,袒胸露腹,右手握佛珠,左手搭膝盖,笑容可掬。像高80厘米,右下角有铭文。

再东,有单独一龛一尊,为地藏佛坐像。像右侧伏一小,故称金狮地藏。像高1.2,戴毗卢帽,披袈裟,两耳垂肩,全跏趺坐。

这组石佛造像,雕凿精细,造型生动,恰似一统的立体长画卷,诚为越地所少见。

造像崖壁背后山上有一大块平缓的台地。明万历进士、里绅张汝霖曾构书院于此。由书院东折而上有两台对峙如门。南侧一石上平下圆,高5米,长10,宽7.8。这块庞然巨石,只腹部一小部分搁在本身也倾斜的山岩上,岌岌呼危,将倾未倾。人称飞来石。北侧一石,一般高大,唯巉岩向前倾扑而出,下自成窟。明隆庆、万历间,一金和尚倚石作庐,即成石屋。一金和尚禅寂于石屋,张汝霖舍书院为梵刹,号表胜庵,内有鸥虎轩、砎阁和冷香亭,后改为石屋禅院。清康熙初年,僧智骧对它作了修整,遂为名蓝。石屋禅院前、中、后三大殿,建筑甚伟,香火兴盛,于六十年代末废圮。

一金和尚的石屋,据文保部门考证,明末时改称天瓦庵。明大散文家张岱(张汝霖之孙)曾在此读书。此地还是越中文人酬唱之处。徐渭就曾偕友人集九里之天瓦寒泉二庵诗酒唱和。天瓦,好一个传神的庵名。上覆浑然天成的岩顶,还用得着人工盖瓦吗!倚在石门之侧,任野大的山风吹拂,躁热顿消,尘忧渐忘。神思悠然,驻足这张岱读书处竟低徊不能去!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