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文化 炉峰诗文 匾额书画 摩崖石刻 风情史迹
曹娥与曹娥庙

 

从来没有一座庙让参观者、顶礼者如此虔诚,也从来没有一座庙令他们这般震撼,更没有一座庙使他们如斯惊叹。然而,她却做到了。这庙就是位于浙江上虞,被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

江南是一个山温水软、柔情绵长的感性之地,然而,她也不乏强悍、刚烈的生命个性。她轻盈灵动,她不乏醇酽的厚度。当你步入曹娥庙时,你会蓦然发现,江南同样也有她的内在血性,以及属于她那深邃无边的历史伤痛。

曹娥庙于宋元八年(公元1093年)建正殿,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1934年重建。就是这样一座庙,足以让你掂量江南的丰厚与深邃、沉重与悲凉。她以精美的雕刻艺术、大型壁画、高柱楹联和碑刻书法四绝而饮誉江南。细细欣赏雕刻,无论砖雕抑或石雕、木雕,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尤其是木雕,有的突出平面细雕,有的三面立体精雕,有的一板四层深雕,更有令人叫绝的,整块镂空透雕,真可谓刀刀如神笔,件件是精品。而左右回廊42幅大型连环壁画,虽经时光打磨,墨色稍褪,依然形神俱备,呼之欲出。楹联则因柱高而亦长亦大,并因撰书多名人,且凿刻阴阳合璧,行、草、隶、篆俱全而尽显雄势。自汉至今,10块石碑各彰其事、各尽其妙,当以记载绝妙好辞四字的曹娥碑为上——历代名人学士皆视曹娥碑为异宝,即可佐证。曹娥庙之四绝,它们或从某个角度,或沿着某个方面,似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缓缓地沉入江南的精神底部,展示它那特殊的文化质色,彰显它那特有的人文品格。

曹娥庙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在于它的精美家当,更重要的是因为发生在东汉时曹娥投江寻父的动人故事。有位诗人曾告诉笔者:曹娥庙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地理的概念,无论是从旅游上还是从文化上,曹娥庙似乎早就在孕育着一个梦想。哪怕她怎样的斑驳、古旧、简陋,对于真正的游人来说,心有所动、思有所归,那便是他们心灵的全部。不是吗?当游人肃穆地伫立在神迹图面前时,莫不情动于衷。
  曹娥,自幼侍亲至孝,母病娥侍汤药,衣不解带,并割股疗亲。母亡后,父女俩相依为命。父亲曹盱是一位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的巫祝。后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越俗仿效楚国吊屈原,在舜江上驾龙舟迎忠臣伍子胥(传说封为潮神)时,曹盱不幸失水。时娥年十四,寻父尸不得,沿江号哭17天,投入江中,5日后抱父尸出。其孝行感动乡里,哀悼者阻塞道路,并惊动了官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报奏朝廷,表为孝女,并择址立碑建庙。自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开始赐祭,敕著祀典,历朝对孝女曹娥6次敕封共12个字的封号——要知道,这是皇帝封诰极顶的最高荣誉。

  重温曹娥的悲剧故事,难免让人黯然神伤,况且曹娥投江寻父其中亦不乏愚孝的成分。不错,封建帝王自有其昭昭的企图,曹娥之举料不值得仿效;但曹娥对父母的至孝至顺却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岁月风雨、时代变迁之后的曹娥不是出落得至善至美,而凸现了人性的光辉么?笔者缓缓步出曹娥庙,观瞻大门口的一副由明末才子徐文长撰写的对联: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恒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是啊,这么多年来,入庙者不计其数,然而,平日诚心诚意悦亲有道者究竟有几多呢?若经常事父未能,入得庙来,除了附庸风雅,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不论怎么说,笔者心底总是存着这般希望,尽管是渺茫的——事父未能者,入庙读得孝女曹娥的事迹,受其感应,忽有良心发现,以为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始痛改前非,悦亲有道,此岂不慰哉妙乎!  ,曹娥江因曹娥庙紧贴而名之,这时传来了机船鸣笛声,它荡开河面层层涟漪,向人们心灵深处传递着悠扬的历史回音。

千年佳话《曹娥碑》

●赵畅 2004-6-1

《曹娥碑》记载的是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碑文虽仅仅只有442字,但“彰孝烈”其情其旨自溢于言表。如果用现代汉语解读之,我们便能谛听到这样一个凄美动人、可歌可润的故事,以及人们那泓折心动容的哀伤……

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儿,他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着共同的血统,只是年代久远,迁居到上虞后就被人们遗忘了。曹盱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朝神的日子,指挥迎神的船队逆着江流行驶。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也不知为何,从汉安、永嘉(永熹)到元嘉辛卯都没有人向朝廷呈报彰扬曹娥孝迹的奏表。后上虞县长度尚亲自主持追悼仪式,他在悼词中说:孝女曹娥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这个知礼贤德的女子的音容笑貌使人难忘。曹娥呀,你本来住在江水的北岸,一家人和睦相处,可还没有来得及施及笄之礼,就失去父母双亲。苍天啊!没有父亲你依靠谁活下去。你向神灵诉说心中的悲伤,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投入江中。是啊,孝女在波浪中盘旋漂流,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江浪载着她的身体,有时候被沙滩搁住,有时候又漂到水中心,有时候跟着激流快速漂移,有时候又被波浪追赶。许多人对孝女的死悲极气咽,泣不成声,哀悼的人阻塞了大路,悲痛的场面惊动了遥远的皇城,好像当年的哀姜哭市,崩塌了城墙一样。有的人为此在江边呆坐,直到潮水涨时也久久不愿离去。曹娥呀,你的孝道是如此的美盛,远远超过了你的同龄人。有哪一个大封国的人们,礼仪人伦教育得这样好。更何况你出身低下,好像长在破屋中的杂草,没有人扶,它自己挺直;没有人砍削,它自己萎谢。看中原大地,没有比你更出众的孝顺儿女。但愿这块碑石千秋万代,永世长存,真的太痛惜了!将曹娥的孝迹刻在碑石之上,作为从此留在人世弘扬孝道的开端。为曹娥建庙修坟,使她岁岁年年都能享受祭祀。显扬她的名声,使之在华夏大地发扬光大。孝女虽然生前低贱,但死得高尚,为许多百姓家庭作出了榜样,花落虽早,但又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美丽漂亮的孝女,永世配为神灵,就像尧的两个女儿已化为湘夫人一样,为子孙后代仿效学习树立了榜样。

古文可谓言简意赅,吾辈作这般译读,或许难以完整表情达意,然而,这多少还能帮助人们把握《曹娥碑》碑文的概貌。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本来就够让人感动的了,然而,唯与《曹娥碑》有关的写碑、摸碑、题碑、问碑、解碑、书碑、读碑的一个又一个精妙绝伦的故事,终令曹娥的孝行闻名遐迩,千古不衰。

《曹娥碑》碑文的撰写,是在曹娥去世以后八年的事。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长度尚对曹娥“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郸子礼(即邯郸淳)为之作碑。”度尚原请魏朗撰文,因魏朗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为曹娥撰写碑文,其时非魏朗莫属。然而,魏朗担心写不好会贻笑后世,故佯作未成而转请别人。当他阅过邯郸淳的文稿后,大加赞赏,而将自己的底稿销毁了之。于是,《曹娥碑》上刻写的便是邯郸淳撰就的碑文。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自引得凭吊者如云似潮。其时著名的学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当年遇赦后,其因惧宦官报复,不敢回乡里。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他“远迹吴、会”。闻知《曹娥碑》,蔡邕径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娟幼妇,外孙齑臼’。”然而,蔡邕题辞的含义是什么,观者不得而知,而蔡邕辞世,这自成了千古之谜。

解开题辞谜底第一人的,则是杨修。建安二十五年(公元128年)七月,当时曹操已是北方强大的军事集团领袖。他率兵出潼关,途经蓝田,悉知前方就是故友蔡邕庄上,便令军马先行,自己带着百余骑近侍来到蔡邕庄前。那时,蔡邕的女婿董纪在外地做官,只有蔡邕的女儿蔡琰在家,闻曹操在此,急忙出外相迎。礼毕,曹操见壁上悬挂着一幅碑文图轴,便上前观看。又听文姬夫人讲了曹娥孝行和度尚为之立碑,先父摸碑题辞的故事。曹操问题辞的含义,蔡琰回答说:“这虽是先父所题,但我实在不解其意。”曹操又问众谋士有谁能解?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之时,主簿杨修拱手作答:“此乃辞语谜面,我已猜出。”曹操即予制止,说:“你暂不要讲,给我思考一番。”行至30里外,曹操忽然茅塞顿开,对杨修说:“我亦猜出来了,你先说出来让我听听。”杨修解释道:“‘黄绢’就是有色的丝,是‘绝’字;‘幼妇’,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受辛’(‘辞’的繁体)字。合起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听后,不禁拍手称好,说:“你猜的正合我意!”后来社会上流传的“有智无智隔卅里”,或曰“故事开始与阴谋和血腥搭了边”,这当是后话,暂不赘述。只须感谢曹操与杨修的是,是他们的偶然之行,是他们的一番斗智,终于揭开了千古谜底,否则,至今这或许还是一道悬而未决的难题哩!自然,他们的举止更推波助澜,令上虞成了中国谜界公认的灯谜策源地。而曹娥孝行随之声名远播,当不言自明矣。

《曹娥碑》之名振天下,亦跟书法名家有关。在碑文风靡全国之时,晋代书圣王羲之、宋代著名书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纷纷摹写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称传世精品,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有人称:“邯郸文与右军书,珠联璧合,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信然!至为惋惜的是,书圣王羲之摹写的碑刻早已佚失,其书写的碑文,曾被刻成法帖,可见诸王羲之书法精品集,现存曹娥庙内的是蔡卞摹写的碑刻。细细观瞻,但见笔惊龙蛇,刚劲有力,如云流殇,其珍其贵,当可想见。

世间万物,诱人者终有惑人处。忽然悟得,世间被传颂的孝行,多因残缺而美丽,因遗恨而哀伤。惟其冰清玉洁,才被膜拜着,才纯静如练,如梦如幻;才会有纵身一跃的超脱,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望。而《曹娥碑》则以其情其德其才其俊,赢得天下无数英雄竞折腰,李白亦不例外。唐玄宗天宝中,诗仙李白,因侮弄高力士,得罪杨贵妃,被排斥离开长安,漫游江湖,曾专程赶往曹娥庙读碑,有诗为证:“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有位学者说过,读《曹娥碑》最好之法便是“诗意的阅读”。诗意是一种高度,也是一种深度,它属于精神的范畴,闪耀着理性和哲学的光芒,它所排除的是世俗的杂念和喧嚣的飞尘,本身因之而显得高雅。否则,读碑,不是会亵渎、玷污了碑文固有的圣洁么?是啊,《曹娥碑》是一剪文化夜空里的灯烛,是一袭历史长卷中的裙边,是一扯人生洋面上的白帆。18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尘掩盖了过去的歌泣与才情,但巍峨雄壮的曹娥庙还在,魅力四射的《曹娥碑》还竖立在曹娥庙内。有道是,最绚烂的往往是最短暂的,最坚固的也往往是最脆弱的。不知有多少碑刻在岁月的替代轮回中化为断石残片,继而沦为尘土?又有多少艺术宝库在自然的人为的灾难中成为焦土?《曹娥碑》是有幸的。尽管曹娥庙曾几度兴废,《曹娥碑》亦曾时立时毁,然而,她们依然魅力不减,风光无限,这全都是由于文化传承的作用,全都是由于一个又一个虔诚者的诗意阅读。不是吗?

因为曹娥,因为曹娥庙,因为《曹娥碑》,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军政要员倾诚入庙者自络绎不绝,他们莫不情动辞发,为后人留下字字珠玑的美文佳句。1988年5月中旬,全国性的“华夏曹娥灯谜会”在上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制谜家、谜手参加了灯谜会,真可谓“四方高手汇集曹娥,‘绝妙好辞’又谱新篇”。这次谜会还因此载入《中国谜语大字典》。不知谁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文化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她的大师。如果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化上没有大师光有大楼是没有用的。依我的理解,大师既指人亦示物,只是她应该是人文的,比如曹娥庙,比如《曹娥碑》。

(原载《情系中华》)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