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文化 炉峰诗文 匾额书画 摩崖石刻 风情史迹
扁拖福寿庵

·傅怀祖《忆游驼峰山记》云:(绍兴)城北枕大海,少冈阜,惟马鞍之驼峰特名。驼峰山自趾至顶八、九里,广二十余里,松竹蓊郁。兹山及周旧时庵院遍布,俨然小普陀,历来有七十二庵之说。扁拖福寿庵居其一。

民国《绍兴县佛教寺院庵堂一览表》载,福寿庵在山海会宗乡扁拖老闸头。今属齐贤镇五眼闸村。由下方桥往东,经李家埠、徐家灶、沙地王、魏家、劳家三里有余,有明代水利工程扁拖闸,福寿庵依闸傍水而建。

福寿庵南侧,清乾隆十年(1745)三月所立水利碑略云:陡亹北濒海,为山、会、萧三邑诸水启泄之所。宋时鉴湖局部湮废后,浦阳江借道钱清江横贯山阴北部入海,致山阴、会稽、萧山良田千万顷,一遇霪雨则溪水横流,遂成瓮形(蒋谊〈扁拖闸记〉)。十五世纪末,绍兴知府戴琥整治河湖,在此建扁拖闸,始有北闸3洞,成化十三年(1477)建,南闸5洞,俗呼五眼闸,距北闸不足百米上下之上下海湖间,乃为正德六年(1511)山阴知县张涣建.清嘉庆八年(1803)后,南闸改作桥,仍呼"五眼闸".里人于闸(桥)之南端构舍数椽作土地庙.同治间1872)毗建庵舍,自此庵庙合一,统以"福寿庵"名.据载,民国廿六年(1937)僧瑞林住持.智全、来兴继之。再继之尼善云(1908--1992)俗名戚阿凤,居石佛寺近处.民国廿三年大旱,夫亡子夭,戚阿凤万念俱灰,遂出家,初修行于兴隆庵、伴石居。1954年徙福寿庵。文革期间部分庵舍被拆,大殿用作生产队牧场,善云笃志,仍栖息其中。1975年稍作修葺。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庵产悉数归还、始重建。1987年邻近八字桥村韩秋梅(1939年生)一心向佛,久欲皈依,善云遂其愿,收为徒,取名妙香。师徒两人勤苦经营,香火日渐隆兴。85岁高龄善云师太圆寂西去,妙香承师志,忏经诵佛,逐日功课如仪。1995年1月10日,省政府宗教局批复福寿庵为佛教保留场所。妙香信心倍增,旋立庵额,募资筹措,四方信士慷慨乐助,殿宇焕然一新。迨今庵舍十余,规模尤胜于昔。

福寿庵坐西朝东,共两进。1958年,为利泄洪入海,于庵南側增建5孔石砌平梁桥,遂成两桥相连、四面环水之现状。大殿柱上所书为香赞: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徜徉于扁拖闸、福寿庵,但见驼峰如黛,海湖盈盈,垂钓者三五。置身于斯,顿觉心旷神怡。(孙伟良)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