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天法会 拜山法会 龙华法会 浴佛法会 放生法会 众姓水陆法会 念佛净心法会 弘法常识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中国汉地放生的习惯并不始于佛教。《列子·说符篇》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逢节日放生,古已有之。《说符篇》中说:“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可见不仅有放生,而且有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

春节民俗纷繁多样,但都包含“放生”内容。春节放生多选在初八,因为这一天是传说中谷子的生日,对于农耕社会来说,谷是命脉,这一天人们要观谷、食谷和养谷。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让它们嘴下留情。《帝京景物略》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汉地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时有天台山麓临海之民,舍扈梁六十三所为放生池。佛教提倡放生,《梵网经》就说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又说:“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金光明经》说:佛往昔为流水长者子救十千鱼事。

《杂宝藏经》说: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卷四中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决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

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隋天台智顗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鳖;陈宣帝时,勅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放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善意,而不打捞、捕捉放生的动物,更体现了敬畏之心,有了善意与敬畏之心,和谐才会有保障。我们放生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上生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炉峰禅寺于每年八月初九举行放生法会。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