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前言 寺院大观 重建纪实 从会稽山到香炉峰

 

从会稽山到香炉峰

 

炉峰禅寺位于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毗邻,古称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观音道场闻名,向有“越中佛国”“天竺圣境”之称。

南镇会稽山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香炉峰即为会稽山诸峰之一,也是绍兴城外入目的第一高峰,海拔354.7。《康熙会稽县志》记载,“香炉峰自(会稽县)九里马家埠循崖而上。重岩陡崖,旁有鸳鸯石,山下有阳明洞、仙人坛,有僧结庐其上。”

香炉峰山势挺立,形如柱石,亦名天柱山。顶上巨石突兀,仅数十米见方,似带盖的香炉,每逢云雨天气,薄雾迷朦,祥霭缭绕,若炉生烟,氤氲不绝。南朝梁的诗人王藉描述:香炉缭绕出无穷,夹道奇岩正好风。南宋•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并序》中有香炉自烟,天柱可梯之说,并作注曰会稽一峰,状如香炉,人谓之香炉峰。名诗传景,美景诗传,“香炉峰”之名即由此而来,“炉峰烟雨”和咫尺相望的“禹庙苍松”均被列入越中十二胜景,闻名遐迩。

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中,香炉峰是数百位诗人进入会稽山游历的首站和必经要道,留下了许多名诗佳句,如唐•白居易有诗,“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唐•元稹作诗,“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唐•孟浩然诗曰,“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唐•徐凝诗赞,“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尽是玲珑石,时生旦暮烟”等。

其后宋元明清,文人墨客或发幽古之思情,寻觅先贤遗迹,或登峰呤诗,赞美香炉峰山势险峻、风光旖旎。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稽山行》中开笔写道:“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千里亘大野,句践之所荒。”元代大画家王冕在《玉笥山》中形容香炉峰一带,“幽窅无人迹,空虚见远天。老夫多脚力,更欲上层巅。”明•王守仁《登香炉峰次萝石韵》诗中有“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之句。明•徐渭远眺炉峰、有感而发,“却喜香炉峰霭尽,明朝不用雨中登。”清•刘正谊诗曰:“积翠香炉顶,藏书玉笥峰。”清•孟骙诗曰:“空青拔地三千丈,紫翠参天一万重。”清•陈石麟诗曰:“峨峨两高峰,对峙盘烟雾。有石为干柱,草木绝依附。”清•宗圣垣诗曰:“石帆翠积炉峰烟,万松丛结层崖巅。”清•张桂臣诗曰:“万仞峰高矗半空,烟云都入一炉中。”……

旧时,香炉峰之西为山阴县,东为会稽县,属于两县交界之地;北眺大越古城,南接绵延群山。峰峦四周,有阳明洞天、若耶福地、石帆天街、弥勒岩、升仙台等古迹,胜景无数,目不暇接。

"阳明洞天",又称"会稽山洞",名虽为洞,实为一群山回抱之山谷。相传黄帝曾建侯神馆于此,后被道教列为36小洞中的第11洞天,一名极玄太元之天。《越中杂识》谓:阳明洞天在龙瑞宫旁,是一巨石,中罅。道家第十洞天也。贺知章书《龙瑞宫记》中有云:洞天第十,本名天帝阳明紫府,一真仙会处。又,会稽山洞曾是历史上七位高贤隐居之所,故又称七贤洞。

阳明洞天内有“禹穴”,唐观察使元稹以春分日投金简于此。相传大禹在这里得黄帝“金简玉字书”,识山河体势,穷百川之理,终于治平洪水。治水大功告成后,大禹将“金简玉字书”仍藏于洞中,仅有一线缝隙。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后,于此地寻访禹穴者乃至隐居的名人不少。据《绍兴宗教》(朱关甫著)记载,上世纪30年代,时山洪暴发,冲开泥层,现一山洞,内有石室,陈石几、石凳,壁有龛,刻有古阳明洞四字。

明代学者王守仁精通、释、,因深慕阳明洞天之名,曾在此结庐读书,并以此“阳明”为别号,传世扬名,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一代哲学大师,其阳明心学成为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并远播日本、朝鲜等国。

位于会稽山委宛山的龙瑞宫曾是越中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道观,道家以为黄帝时尝建候神馆于此。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唐开元二年改称“龙瑞宫”,现遗址尚存。其间有一巨石,人称“飞来石”,4,平宽9.8米,传说此石从古安息国飞来,上留索痕三条。因晋代葛仙翁(葛玄)求仙炼丹于此,又称“葛仙炼丹岩”,近旁有井,“入如盆盂,其深尺许,清泉湛然”。飞来石上有唐宋以来题记近30帧,字迹皆已模糊不清,唯唐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贺知章所题《龙瑞宫记》虽字口已被磨光,而字迹尚依稀可辩。

《龙瑞宫记》详细叙述了龙瑞宫的历史沿革和界止,经有关专家的验证,确认为贺知章的手迹,刻高0.8米,宽0.7米,阴刻楷书12行,满行15字。贺知章的墨迹世间流传甚少,《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结字疏密匀称,端庄中寓俊秀,雄浑间见妩媚,弥足珍贵。龙瑞宫摩崖刻石已于1963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稽山石帆山通体岩石,呈东西向,山形扁而狭长。山岩石壁高数十丈,状如一叶顺风的帆,浮游于苍莽云海间,石帆山名由此而来。另有一种说法是“石帆来海上”。传说大禹治水功成,天赐神女圣姑,圣姑从东海乘石船、张石帆来到这里。据考证,石帆山留有七千年前卷转虫式的海侵遗迹,说明石帆山早先濒海,由此可以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巨变。石帆山上有石帆天街,与香炉峰遥相呼应,由石帆天梯可直登山顶,登高望远。

佛教传统,以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菩萨圣诞,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九月十九为观音菩萨得道日,其中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最为隆重。位于香炉峰巅的炉峰禅寺因山得名,旧名南天竺,为遐迩闻名的观音菩萨道场。

旧时绍兴府所属山阴、会稽、诸暨、上虞、嵊县(今嵊州)、新昌、萧山(现属杭州市)、余姚(现属宁波市)“八邑”的香客,每逢观音菩萨“三大生日”,朝山礼佛,纷至沓来,由此形成著名的“炉峰香市”(又称炉峰庙会)。

清代诗人沈宝森在《香炉峰进香竹枝词》中生动地写道:“二月风光好天气,一年一度上炉峰。”其时,香炉峰下,南镇殿前,三四里长的道路两旁,帐棚林立,万商云集,香客不绝,游人如织。据称,炉峰香市最盛时日达数万人次,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

炉峰禅寺以观音菩萨道场闻名,关于观音菩萨在香炉峰安身,绍兴民间流传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宋时有位虔诚的佛教徒,从观音道场普陀山请了一尊观音菩萨像回家,路过绍兴香炉峰的时候,突逢大雪,就在山下留宿。第二天醒来,发现请来的观音菩萨像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雪地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沿着脚印走,一直来到了香炉峰顶,只见观音菩萨圣像安然端坐在那里。既然观音菩萨喜欢这里,那人就四处化缘募捐,在香炉峰顶上建了一座观音殿。

另有一说,当时香炉峰上的观音菩萨像是八九百年前邻近村庄里的农民在罱河泥时从水底捞上来的,因天已近暮,暂放河塘边,第二天正逢大雪,村民想去找观音像,但无论怎么找也不见,只见雪地上一串长长的脚印通向香炉峰……

由于历史的沧桑,观音菩萨圣像一直难觅踪影。前几年,炉峰禅寺在四面观音殿近旁建造护法殿(财神殿),民工们在挖地基时忽然触到一个硬物,经清洗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一尊高约60厘米的无头观音石雕像,炉峰禅寺专门请来专家进行鉴定,初步认定为宋代石雕文物。当地村民回忆,文革时期曾有“造反派”拆毁佛殿,烧焚经书,观音菩萨圣像也不能幸免而被人从后山扔下去,盛世重光,实乃因缘。观音菩萨石雕像经修复,重新供奉于香炉峰顶的观音宝殿内,受四众弟子和广大信众膜拜。

香炉峰建寺溯源,因资料匮乏,难以详考。但据史书记载,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朝•宋(420-479)年间,此地即建有天柱山寺(时名天柱精舍),僧慧静住寺弘法多年,并著《文翰集》10卷行世。继而有僧法慧持律甚严,隐禹穴天柱峰,诵法华经,足不履人间者三十年,王公贵人得一识面以为美谈,至齐建武二年(495)僧法慧卒于此寺,世寿八十有五。唐代著名诗僧灵澈晚年亦住锡此寺,后卒于山中。时香炉峰尚有观峰观音殿等遗址。

历史上,香炉峰寺院屡遭废圮,常有兴替。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观音像,始称“南天竺”,与绍兴城中蕺山上的北天竺(古戒珠寺)遥相呼应,王十朋、陆游等曾到寺瞻仰,留下讴歌诗篇。明时,寺院一度作为比丘尼修持之所。晚明时邑人张汝霖(文学家张岱之祖父)登香炉峰时曾有诗“松盘佛顶巢刍尼,藤挂袈裟生简子”,可作佐证。清代,寺院又称“螺庵”,因寺前巨石环抱,直竖似炉,逆旋如螺,故名。光绪七年(1881),寺宇重建。

民国三十年(1941),日军侵占绍兴,重兵盘踞香炉峰,修建工事,寺院遭废。日军投降后,寺宇渐次重建。民国后期,香炉峰寺务由云门显圣寺管辖,僧青宝、了了、道康相继住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炉峰先后由能体、薛德、一尘、元香主持寺务。上世纪60年代初,香炉峰顶尚有殿宇、僧舍十数间,但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僧尼无剩,殿宇拆毁,几成平地。

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天下大治,拨乱反正,佛教复兴。

1984年开始,香炉峰周边村民自发集资,修缮废圮殿宇,造佛塑像,供奉香火。续有信众出钱出力,辟山修路,渐成气候。至1988年,已重建殿舍800多平方米。1989年,新加坡侨胞徐春荣居士等筹集巨资发起重修“南天竺”,海内外善男信女踊跃参与,共襄盛举,政府牵头,筹谋策划,住持信众,齐发宏愿,慷慨乐助,广溉善田,寺院建设初现规模。

1990年,佛界泰斗、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亲笔为“炉峰禅寺”题匾赐名。其后,又有中国佛教协会三任会长一诚长老、传印长老、学诚大和尚相继为炉峰禅寺慈悲题写“佛境”刻石、“越中佛国”照壁和“南镇会稽山”五门牌坊,可谓因缘殊胜。

1991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香炉峰寺院正式定名为“炉峰禅寺”,成为绍兴市区最早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礼请知名高僧、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大和尚兼任炉峰禅寺住持,时有僧人6名。

1993年,炉峰禅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正式落成。殿高36,长44.4,宽30,建筑面积1332平方米;殿内释迦牟尼佛像由玻璃钢脱胎而成,总高18米多。1999年,炉峰禅寺整体规划方案出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2000年,炉峰禅寺寺务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悟道大和尚兼任寺管会主任,其嫡传弟子净芳法师担任寺管会副主任。灯灯相传,自2002年开始,净芳法师任寺管会主任,全面主持寺务。

20051126,炉峰禅寺住持悟道大和尚安详示寂於故乡浙江岱山县慈云极乐寺丈室,世寿八十五岁,戒腊七十二夏。

20061128,炉峰禅寺隆重举行开放15周年庆典,其间,炉峰禅寺寺管会主任、监院净芳法师升座炉峰禅寺方丈。20091113,在绍兴市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时任市佛协常务副会长的净芳大和尚被推举为新一届会长;201477日,绍兴市佛协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净芳大和尚蝉联第五届会长。方丈净芳大和尚现任绍兴市政协委员、常委,浙江省佛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兼任绍兴市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首任会长,绍兴市戒珠讲寺、长寿寺、万福寺、半搁寺、广福寺住持。

炉峰禅寺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惨淡经营,香炉峰自山麓至峰顶,大兴土木,规模空前,琳宫梵宇,巍峨华焕,石径蜿蜒,亭阁相接,地广百亩,绵亘数里,依山而建,乘势而上,宏伟逶迤,浑然天成。“南镇会稽山”五门牌坊、“越中佛国”九龙照壁、普门法界气势宏大,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宝殿、三圣佛殿、四面观音殿、护法殿(财神殿)、文昌阁、钟楼、鼓楼相继落成,泰山石、九曲桥、“琉璃世界、天柱福地”、祖师舍利塔、龙门、龙泉等错落有致;风光秀丽,步移景换,厢廊回合,气象佳胜;全山皆寺,环寺皆山,深具净土特色,尽显山寺风光。

炉峰禅寺现有常住僧众70余单,工作人员150余人,全年接待香游客百万人次,先后荣膺全国、浙江省首批“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浙江省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市一级、省二级寺院档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4年秋季,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复,甲午秋炉峰禅寺传授护国兴教三坛大戒法会隆重举行, 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常州天宁禅寺方丈,绍兴市佛教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兼绍兴市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炉峰禅寺法主松纯长老为得戒和尚。

2016年底,经绍兴市民宗局、市民政局批复,正式成立绍兴市炉峰禅寺慈善联合会。20177月,炉峰禅寺获颁市政府“慈善文化示范基地”称号,慈联会净芳会长被增补为绍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

20余年来,炉峰禅寺积极发挥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在规范寺院管理、弘扬佛教文化、开展慈善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精进努力,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佛教名寺、慈善名片、旅游名胜、文化名山”,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上级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

 


绍兴炉峰禅寺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1
地址:绍兴市南镇会稽山香炉峰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76305